8月21日-24日记者跟随中国科协记者团对“节能在我身边——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甘肃省活动专场进行现场采访。
22日,一个普通的周二上午,地处陇东的平凉市世纪金鼎广场却热闹非凡。历时尽3个月的平凉市“节能在我身边”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今天在这里达到了一个高潮,“节能小卫士”们带着精心制作的宣传展板、节能演示小作品走到了广场上向广大市民宣传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和科学节能小常识。路过的市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节能小卫士的指引下,不断地亲自尝试各种节能演示小作品,每个人都兴致勃勃,原来节能宣传也能这么好玩。
在随机入户采访中,记者发现,平凉市市民节电、节水的意识很强,一户三室两厅,面积100多平方米的三口之家,月平均电费不超过30元,水费不足10元,而这样的节约并没有造成居民家庭生活质量的下降,节能在平凉已经成为了老百姓们自觉自愿的一件事情。
为什么平凉市居民的节能意识这么强呢?
这和甘肃省以及平凉市科协这几个月来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
自打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开展“节能在我身边——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以来,平凉市共有80多所小学21万多名学生参与了进社区、进进家庭、进企业节能宣传和科学体验活动。从去年以来,全市科协系统共开展节能科普宣传210场(次),近60万人接受了节能科普宣传教育,其中利用科普大篷车、科技下乡等活动载体开展青少年节能科普宣传60场(次),今年6月底,还邀请甘肃省的节能专家先后在泾川和庄浪两县举办了4场节能科普报告会和节能科普讲座。
平凉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老百姓的收入普遍偏低。对此,平凉市科协就采取了针对性较强的调查体验和算账对比活动,通过算账对比,老百姓意识到只要掌握一些节能小常识,并身体力行,不仅能为国家节约能源,还能为自己的小家庭减少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发动青少年开展节能科学体验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体会到节能的乐趣,还能通过孩子们带动、推进家长们的节能意识,真正地让节能成为各家各户心甘情愿的一项行为。
就是诸如此类的这些频繁开展的节能科普活动,让青少年和公众了解和掌握了节能的节本常识,懂得了一些节能小窍门、小知识,同时增强了公众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意识到节能是全社会、全民的共同责任,人人应参与,并应从自身做起。
对节能,老百姓尚且如此,那么作为发电企业——华能平凉发电公司又是怎样节能的呢?
作为一家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绿色公司,华能平凉发电公司一直积极地通过技术改造,减少煤、油、水、电的消耗。目前燃油消耗逐渐降低由2000多吨已经降至了500吨左右,原水消耗由2003年的42吨/万千瓦时降至20吨/万千瓦时,废水排放量也大幅度减少。
目前平凉发电公司的发电煤耗由2000年的338克/千瓦时降至318克/千瓦时,生产供电煤耗由2000年的361.38克/千瓦时降至331克/千瓦时,生产厂用电率由2000年的6.15%降至4.4%。
平凉发电公司还制定了有效的奖惩措施鼓励全公司员工从自己身边的节能点滴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节约习惯,不能因为自己发电就随意浪费电,不能因为自己富裕就随意浪费能源。
平凉市全民节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不仅是因为节能宣传做得好,遍布在全市各区县的14个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平凉市的14个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全部是免费对青少年开放的,在科学工作室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科技辅导员的带领下,动手尝试、体验各种科学问题,当然能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主题,也就是在这些妙趣横生的小实验中,孩子们边玩、边学,掌握了很多节能的小知识、小窍门,而当他们把这些知识告诉自己的朋友同学,自己的家长亲戚时,链式反应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而谈及科学工作室的建立以及运作,甘肃省科协蒋克强副主席和平凉科协胡国洲主席确认记者百般追问,怎么也不肯吐吐苦水,只是连连说着一个字“难!难!难!”
但愿有一天,他们不仅可以向我们很自豪地展示自己的节能科普宣传成就,也可以很自豪地向我们说:“在中国科协和各级政府的资金、人力的支持下,我们的科学工作室已经成为了平凉市的一个科技教育和素质教育品牌,可以走出甘肃,走向全国了”。(人民网科技甘肃2006年8月24日电)
人民网记者许秀华
来源:人民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