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暴力倾向与脑损伤等因素有关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墨西哥社会学家日前在对40名“危险性极高”的犯罪分子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称,大脑损伤、敌视心理以及童年时期遭受过身体摧残是一个人长大后具有暴力倾向的三大因素。

据此间媒体报道,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社会学家菲吉?奥斯托斯基在该大学发布报告指出,从科学角度来说,敌视心理、大脑损伤以及童年时期遭受过身体摧残这三个因素分别涉及神经精神病学、生理学和个人性格,它们决定了一个人暴力倾向的程度。如果三者都具备的话,这个人具有暴力倾向的可能性非常高,但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素,具有暴力倾向的可能性则降低。

奥斯托斯基调查的对象是作案超过两次的杀人犯,包括男性和女性。她在报告中说:“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找出诱发暴力的首要和次要原因。结果显示意志消沉等问题是罪魁祸首,有这个症状的人群都具有易怒和暴躁的性格,其中60%的人会对他人进行肢体或者语言上的攻击,30%的人则选择通过破坏物体进行发泄。”

奥斯托斯基认为,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这些人的部分神经元由于毒素侵害(如吸食海洛因)或者颅脑创伤受到了破坏。这在调查对象身上的表现是性格上的偏执或者妄想症,也就是说,他们经常怀疑别人对其怀有恶意。

此外,这个人群的脑部组织还由于其童年时期遭受身体侵害而发生变化。而他们在童年常常表现出异于同龄人的精力和能量,因此也容易遭受更多的责骂与身体侵害。

奥斯托斯基认为仍然需要对这部分人进行更充分的研究,以了解暴力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能在暴力和犯罪发生的早期就进行监测和干预。

来源:新华社

林如萱 冷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