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开始全方位“接触”西伯利亚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新华社阿尔善镇(俄罗斯)7月23日电(记者耿锐斌)中俄西伯利亚联合科考队地质组一行14人22日夜间抵达位于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西部的通金斯克区阿尔善镇。与此同时,科考队的其他成员也在该国的不同地区开始了生态、湖泊环境、水生生物等的野外考察。

两国地质学家当日的出发地点为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色楞格河三角洲地区的伊斯托米诺村,沿西南岸绕过贝加尔湖后,向正西方向行进,最后到达通金斯克区,行程共计400余公里。科学家沿途观察了当地地貌,并进行了几次岩石采样工作。

科考队中方首席科学家,地质学家刘嘉麒院士表示,通金斯克区位于地球大陆上最深裂谷的附近,这里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在地质史上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当地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资源都比较丰富。截至目前,中国地质学家尚未对这一地区进行过实地考察。

此外,生态小组的科学家计划在未来几天深入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的原始森林,选取样方(即一般面积为10米乘20米的区域)以获取其木材积蓄量,森林类型构成、生物量等指标;水生生物和湖泊环境专家活动的区域为色楞格河三角洲和贝加尔湖南岸;区域经济组将赴布里亚特共和国、伊尔库茨克州和赤塔州各地会见政府官员,参观工业企业和农场,为加强和扩大中俄双方地区间经济合作寻找新途径。

中俄西伯利亚联合科考队32名队员于19日凌晨从北京飞抵伊尔库茨克市,21日乘火车沿西伯利亚大铁路到达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市。在过去的两天里,双方确定各个小组考察的最终路线,为野外工作进行了前期准备。

来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