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个城市是很独特的。一方面它水路发达,最早在上海建立其市民文化的就是来自于水路发达的地方;有水路的地方都很富庶,富庶的地方家教严、规矩多,尤其是宁波绍兴一带。另一方面上海最广泛、最深入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文明,所以在上海洋气有多重,规矩也就有多重,但是当洋气和规矩这一对本身矛盾的、不兼容的生活理念,同时放射到上海女人身上时,奇妙的反应出现了,它们最终成为上海女人味道的不可或缺。如果只有洋气,那么上海女人就会是野蛮女友,如果只有规矩,上海女人就会是乏味的女人。
当上海女人追求洋派洋气的时候,她是一个“我要,我要,我要要要”的女人,要新派,要时髦,要跳舞……但是当上海女人恪守规矩的时候,她是一个“我不,我不,我不不不”的女人;“要”是上海女人自己选择的,“不”也是上海女人自己选择的。
上海女人是在数不清的“不”中成长为上海女人,这个“不”,就是上海女人的规矩,却也正是上海女人的优雅,矜持,大方。
笑不露齿,行不露脚;说话慢吞吞,不要急进风;不吵架,不炫耀,不沮丧,不张扬,不插嘴,不失态,不唧唧呱呱,不哈哈大笑,不高谈阔论,不张牙舞爪,不手舞足蹈,不先动筷,再好吃的菜不连夹两次,路上不吃零食,吃东西不好有声音,即使在家里也不穿拖鞋爿……也可以是“必须”式的:坐如钟,站如葱……这些规矩,小时候因为还没做好,差不多是吃过爷娘的毛栗子的,但是到了长大、出嫁,待人接物时,已经习惯成自然,要想不这么做都觉得实在难为自己,就好像天天刷牙的人,哪一天不让她刷牙,她都受不了。反过来从小不这么规范,长大成人便也就是另外的风格。比如洪晃,上海女人的味道是找不到的,因为她是喜欢高谈阔论的,她是喜欢手舞足蹈的,她在电影《无穷洞》里哼哧哼哧地啃鸡爪,蛮像她本人的风格。
看《花样年华》的时候,我们都太看重张曼玉的23套旗袍了,而张曼玉有一个习惯性、而且很重要的的形体动作,也许就被忽视了。不管是在什么场合,张曼玉的肘关节一直是微微弯曲的,一直是不伸直的,有一个美丽的弧线;估计张曼玉在生活中也是如此的优雅和柔顺。其实所有有修养的上海女人,在社交场合,她的肘关节总是微微弯曲的。以前商店还没有开架销售的时候,隔开柜台,女人指着一块布,那手也决计不会伸得到老长老长,弯曲着肘关节,微微一指就可以了,说话的时候,也断不该两手大幅度地甩来甩去。手伸得太长的女人就是一副急吼吼的样子,那是在菜场买菜。
上海女人,从小时候拿了两根棒针一团毛线扮家家开始,现代女红就随着这一团毛线而成为她们的情结,女人的规矩则是在两根棒针中编织起来。终于我们也看清了上海女人的规矩与上海女人洋气之间的相容和互动。上海女人的规矩并不是三从四德的规矩,并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规矩,因为是在开化的上海,封建礼教已经不很是新,所以需要恪守的规矩,更多的倒是一个淑女的必修科目,当西风东渐的时候,所有的规矩,不但没有水火相尅,而是相得益彰,中西合璧,于是上海女人便就天时地利人和般地柔和了洋气和规矩,成为自己的品牌时的风格。
说到对上海女人的维妙维肖的刻画,那应该隆重推荐王丽萍的博客,收视率屡创奇高的电视剧《错爱一生》《保姆》,都出自她的笔下,值得一看:http://blog.sina.com.cn/wlp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