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因为价格相对便宜,对于抗衰老、防止慢性病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直被很多人奉为保健品中的良药。
然而前不久,美国国家卫生院(NIH)举行了一个特别专家会议,对复合维生素及矿物质目前的应用状况及有限的研究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论显示,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否定复合维生素有预防慢性疾病的
功效。而2月28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研究表示,维生素的滥用可能提高致死几率。
维生素是否能够使用?对此,保健品专家表示,对待维生素,我们要有科学的态度,不能闻之色变,也不能盲目依赖。
服用维生素成时尚
在国内某著名购物网站输入“维生素”字样,就可显示找到38313条结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产品都有人定购。而维生素的品牌也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既有国内品牌,又有闻所未闻的外国品牌。至于使用方法,既有内服的,又有可以用于外敷的。然而不管是什么牌子的维生素,都有很多人购买。
笔者采访了网上的一位卖家“宝宝”。对于维生素的保健作用,“宝宝”表示,她自己也服用维生素E,感觉精神一直很好,肤色也比以前亮了。“我觉得补充维生素是很必要的,而且应该越早越好。”对于这股热潮,中国保健协会副会长吴大真表示,“不同的维生素有不同的效果,要根据个人情况适量补充。”
网上也有专家发表帖子说,有的女孩为治脸上痘痘,于是服用维生素,其实如果单纯为治疗痘痘服用维生素是没有意义的,多吃蔬菜和水果就可以改善。另外维生素E服用后能使皮肤变白,但服用过量却会导致乳腺癌。
服维生素要“量体裁衣”
缺乏维生素,适当补充固然是好,但是具体的度该如何把握呢?
据相关资料表明,过量使用鱼肝油会导致维生素A、D中毒,而摄入过量维生素A可致严重中毒或慢性中毒、甚至死亡。成人1次服用超过100000IU(IU是维生素、抗生素含量的国际单位,通常都根据药物的特性规定1IU等于多少质量。药典中,含量纯的1000IU相当于1mg),小儿1次超过300000IU,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大量服用,如每日10000IU以上连服6个月则可引起慢性中毒。以6个月至3岁的婴儿发生率最高,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脑积水、假性脑瘤。假性脑瘤的症状有头晕、嗜睡、呕吐、腹泻、脱发、健忘等,停药1—2周后症状可消失。慢性中毒可表现为食欲不振、疲劳、头痛、全身不适、肿胀、体重下降、易激动、呕吐、便秘、腹泻、皮肤发痒、毛发干燥和脱落、颅内压增高等。另据报道,妊娠期妇女过量服用维A,可致畸胎。像A和E这类不能多吃的脂溶性维生素,最好是采用前体物质来储备或者摄取。如维生素A的前体是茁胡萝卜素,只有在身体需要的时候才会转换成维生素A,相对来说安全得多。
但吴大真也表示,维生素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始终没有充分证据表明,维生素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维生素E的确具有抗衰老、提高精神力的作用,但如果没有感觉精神不佳,是没有必要补充的。服用维生素,前提条件是对症下药,不能补充不需要的维生素,不能猛补维生素。科学地补充,掌握“适合”与“适度”两个原则,补充维生素是不会有副作用的。对于不少人认为维生素是安全药、营养药,用得越多越好,长期盲目超量服用维生素类药物,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正确购买维生素
在西门子工作的刘女士每天补充维生素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刘女士是在药店购买的维生素产品,因为药店比较正规,卖的都是真货,质量有保证。对此,吴大真也建议消费者,购买维生素保健品,一定要购买正规的、通过审批的产品。
刘女士在购买维生素保健品前仔细查找过相关信息,对比自己的状况,比如她脸上有粉刺,就补充一些维生素B;由于工作压力,精神不是太好,就购买了一些维生素E。但遗憾的是,她找不到专业人员可以解答自己的疑惑,去医院又太麻烦。而且去买保健品的时候,销售人员哪个都说好,都说适合,让人难辨真假。吴大真表示,维生素的摄取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的,但是不要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每个国家对国民的最高耐受量都有一定规定。中国人普遍缺乏维生素,这是由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烹饪习惯决定的。这也决定了中国人补充维生素的重要性,以及维生素保健品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的急迫性。针对现在有些混乱的销售状况,劳动部和中国保健协会正在合作进行一个“保健咨询师培训”计划,主要就是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专业的保健品咨询师。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专业咨询师将为消费者“量体裁衣”,为人们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雷柳倩)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