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威胁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4-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本报纽约4月10日电(记者 卞晨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天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很多自然与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该组织在最新发布的报告《气候变化与世界遗产案例分析》中列举了26个例子,详细阐述了气候变化给世界遗产带来的严重影响,其中包括英国的伦敦塔、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和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这份报告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50个专家的研究成果,从冰川、海洋生物多样性、陆地生物多样性、考古遗址和历史名城五个方面,分析了气候变化所引发的问题。报告指出,冰川的融化改变了很多以景色优美而著称的地方的外貌,不仅毁坏了很多珍稀野生物种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报告说,由于气温上升以及海洋持续酸化,到2100年时,全球70%的深海珊瑚都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海洋气温上升导致大量珊瑚失去色彩并死亡,由此导致“珊瑚漂白”现象频繁出现,将使包括澳大利亚大堡礁在内的世界上58%的珊瑚礁受到影响,并会危及以这些珊瑚礁为栖身场所的上千种鱼类。报告认为,减少这些珊瑚礁所面临的其他威胁,如污染和开发也有助于增加珊瑚礁抵抗气候变化的能力。

报告还描述了气候变化对陆地生物多样性构成的威胁。比如南非的开普敦植物保护区,向来以植物物种丰富而著称,但由于气候变暖和降水量的变化,很多物种的生物气候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带来了包括入侵性物种、病原体和寄生虫在内的物种分布上的变化,影响了生物事件(如植物开花等)发生的时间,改变了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寄生虫与宿主、植物与虫媒之间的关系。为此,报告提出了建立保护区以及重新安置濒危物种等建议。

报告强调,气候变化对于考古遗址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雨季和旱季的周期性变化、空气湿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度的改变和土壤化学成分的变化都会影响到考古遗迹的保护工作,而北冰洋地区冻土的融化以及海平面的上升也会给考古遗迹带来不利的影响。报告以秘鲁昌昌城为例,介绍了厄尔尼诺现象所造成的降雨量变化对这个全球著名的土砖城结构的破坏作用。此外,报告还以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几个历史名城为例指出,气候变化导致的洪涝灾害和海水上涨对历史名城的破坏也很大。洪水会引起土壤湿度增加,导致建筑物表面因盐分结晶增加而受到侵蚀,湿度的增加同时也容易造成地面隆起或下沉。

来源:科技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