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理温家宝日前对日本的访问引起了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但是,不管是此次“融冰之旅”,还是安倍的“破冰之旅”,双方回避的问题远比解决的问题多,而两国的外交政策也没有出现结构性调整。
日本现阶段的对华战略是,通过与其他国家结盟来构建均势,遏制中国。具体表现是,在扩充军力的同时,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幷与亚太地区的其他重要国家加强安全合作。
在美国不断利用日本增加与中国抗衡的筹码时,中国的对日政策又该遵循什么原则?中国的对日政策应使日本相信,与中国进行对抗,代价是非常高昂的,而两国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则是另外一幅景象。这两种前景的反差越大,政策效果就越好。这是因为,在国际关系的竞技场上,如果一个强大的国家能使侵害者付出高昂的代价,那么,潜在的对手就不愿轻易冒对抗的风险,因而更倾向于合作。
在一个国家崛起的初期,它遇到的压力和困难最大,对手遏制它的意愿也最强烈,因为此时它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和风险都较低。但如果中国的强大越具有确定性,越是不可避免,日本将越倾向与中国开展合作,而不是进行对抗。
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中国有不少人主张应采取一些重大步骤来改善中日关系,甚至进行一次外交上的革命。这一主张一度被说成 “对日关系新思维”。根据这一主张,中国应在历史问题、日本入常、日本军事力量扩充等方面表示理解或支持。中国还应该欢迎乃至邀请日本以大国身份参与东亚地区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国际事务,甚至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日本对台海局势的担忧。
但是,很多问题是不能一厢情愿就能解决的,而近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对日本自主性的鼓励不应以恶化本国战略安全为代价。在日本的长期走向仍不明朗,海外扩张的可能性仍未完全排除,历史问题仍未彻底澄清,染指台海的意图日趋明显时,日本幷不会理解和尊重中国的利益。“新思维”的提出者从未令人信服地论证,只要中国对日本做出单方面让步,日本便会更友好。这是“新思维”理论最致命的逻辑缺陷。
中国应努力使日本相信,中国将继续致力于自身的发展,它的强大不可避免,但无意充当霸权。中国将使任何挑起对抗者付出代价,但愿意和任何友好国家开展真诚合作。在日本人心中形成这种看法,是中日两国避免对抗幷走向长期友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