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1日电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近日刊发署名文章说,在战略理论研究中,人们大都对国际战略格局、世界安全环境、全球军事热点、我国周边军事形势等“大”问题感兴趣,而对那些与中国军队建设和改革密切相关的很多具体的战略问题,对把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具体落实到各个不同军事领域的很实际的战略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充分发挥战略理论对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实践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尽快克服战略理论研究这种高高在上、居高不下、居高临下的现象。
文章称,现在人们常说,关于中国军队当前建设和未来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关键的是怎么样抓好落实的问题。要抓好落实,就必须切实解决好各种具体的战略问题,就必须搞好相应的战略理论研究。而恰恰在对各种具体战略问题的理论研究上存在着不少问题。
比如,在信息化条件下,战役不是以前的战役了,战术也不是以前的战术了,战争、战役和战斗几乎融为一体。当今,很多战役、战术问题不是正在向战略“敲门”,而是已经“走进”了战略之门。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科学地把握战略、战役和战术之间的联系呢?战略应以怎样的形式、通过什么样的运行机制来运用战役和战斗达成自己的目的呢?诸如此类问题,中国军队的战略理论研究还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一般都是联合作战。为了打赢这种联合作战,中国军队应怎样改革军队的体制编制、应确立什么样的战略指挥体制、应建立什么样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应建设什么样的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应运用什么样的作战形式和样式?所有这些关于未来联合作战的重要问题,现在还远远没有形成一致性的看法。
目前中国军队正处在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的历史阶段,这就决定了既没有条件打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又不能完全放弃以往战争中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在军队信息化武器装备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什么方法才能有效地进行与信息化战争要求相适应的军事训练?怎样将机械化武器装备与信息化武器装备科学地搭配起来才能形成最大的战斗力?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战略问题。
新时期军队职能的拓展,对当今的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很多新问题。比如,怎样将不同战略方向的军事斗争准备有机地结合起来?怎样使军队既能有效地应付各种战争威胁,又能顺利地完成抢险救灾、平暴戒严和维稳反恐等任务?军队进行战争行动的指挥与进行非战争行动的指挥有何区别?所有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从战略理论研究上及时给予回答。
文章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冷落、忽视了各种具体的战略问题,也就远离了中国军队建设的实质。研究国际战略格局、世界安全环境、全球军事热点、我国周边军事形势等问题固然非常重要,但不能由此而忽视了对各种具体战略问题的研究。探讨世界性、全球性的一系列“大”问题不是没有必要,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了做好各个具体军事领域的工作。重视研究具体的战略问题,不是要使战略理论低层次化,而恰恰是丰富和完善战略理论的必由之路。
文章说,理论的指导作用与理论的可操作性密切相关。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活动强烈呼唤可操作性强的战略理论。战时,所有的军事战略问题,都在具体的作战中最终转化为战役、战术问题。平时,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所有战略问题,都在军队建设和改革中具体转化为不同军事领域的局部问题。如果不善于从战略理论研究上解决这些战役、战术问题和各个不同军事领域的各种局部问题,就不可能从整体上真正解决战争、作战和军队建设中的各种战略问题。显然,增强战略理论的可操作性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努力,但注重研究具体战略问题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