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苏州第二届吴地工匠文化节暨高技能人才高峰论坛今天在此间落下帷幕,来自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台湾的学者们在论坛上做了主题演讲,就“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中国制造业前景”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苏州市副市长赵俊生在论坛上致辞说,苏州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高技能人才的紧缺却遏制了苏州的发展。随着苏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以及主体产业设备水平、工艺水平的发展,技术技能的要求档次不断提高,苏州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已迫在眉睫。
据一份来自论坛的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苏州市高级技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仅占据整个技工总量的7%,这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30%、中等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20%的差距相距甚远。同时,长三角地区“技工荒”也已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的瓶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石伟平指出,象上海、苏州这样的地区亟需“白领”与“蓝领”之外的“银领”(高级技工),但目前担负培育此类人才的中国高职功能过于单一,并且高职的地位不稳,声誉不佳。他认为,地位不稳,是因为缺乏特色;声誉不佳,是因为质量不高,中国高职需“以特取胜”,“以质取胜”。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博士也在演讲中阐释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向听众展示了该校的成功经验。他说,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应建立以技能为核心的实训体系。来自珠三角的中国最大民办高级技工学校、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谢可滔同时提出,中国发展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要有“国际水平”。
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台湾高新科技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吴建国博士也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他指出,虽然许多世界排名前位的企业在中国设厂制造产品,但这些企业并没有将“核心技术”引进来,只是将中国视为一个“组装工厂”。他说,中国到了从“组装工厂”向“核心工厂”转型的时候,中国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需要培养自己的高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