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北京、上海等城市服务产业的支柱,全世界已有近20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北京、上海两地投资或管理高星级酒店。因此,两地每年高星级酒店需要数以千计的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但尴尬的是,这些人才一直很短缺,满足不了高星级酒店的需求。
人才的“质”比较欠缺
国内高星级酒店急缺的高级管理人才,不仅表现在“量”上,更突出地体现在“质”的差距上。我国现有旅游涉外酒店8000多个,星级酒店3000余家。现有的酒店人才不仅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高质量”的管理人才更是难觅。
有着15年从业经验的北京凯瑞酒店总经理行红智认为,这个行业目前最大的困难是难以找到合适人才。作为国际化酒店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而且要有把握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的能力,要精通经营管理,要善于营造一个“宾至如归”的氛围。他认为,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尽快形成一支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熟悉国际酒店业行规、法规、操作模式的酒店高级管理人员队伍,已是当务之急。
三类人才最“抢手”
高级旅游人才的“身价”与其紧缺程度密切相联。调查显示,具备以下三种能力的人,在求职择业时会胜出。一类是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经理人才和境外旅游策划、项目开发、组团调度,以及擅长同外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异国他乡有迅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导游,这类人是“最抢手人才”。第二类是宾馆酒店总经理、旅行社副总经理以及销售部、公关部、餐饮部、客户服务部、人事部、财务部等部门经理,这类人是“最急需人才”。第三类是中西餐厨师、通讯技术维护、餐饮客房服务、日韩料理厨师、前厅礼仪接待等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是“最大量需要的人才”。
在业内,能熟练掌握出境游团队的调度、订机票、办签证、发团以及与境外旅行社联系等一线操办人才,是旅行社之间“挖角”的热门人选,目前月薪开价已达到五六千元,普遍涨了10%以上。至于旅游线路设计人才或拥有大量客户的部门业务经理,开价就更高。
据了解,目前在旅行社中担任中高级管理职位的人,大多从业多年,摸爬滚打使他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训练是他们较普遍的“软肋”。面对急剧变化的形势,不少人缺乏全局眼光,应对乏术。因此,熟悉旅游市场、深谙旅游政策、法规的产品开发与规划人才便成为众多旅行社争抢的对象。
综合素质成为从业“瓶颈”
中国民族旅行社副总经理曹戈认为,由于旅游是一个特定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严格,不仅要知识面广,还要精通外语,肯吃苦、肯钻研。优秀的人才不仅会指引旅行社在合法的政策、法规下发展,更会为企业“另辟蹊径”创造更多盈利空间。他们能设计完美的旅游线路,在不损害旅行社利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曹戈说,与国内旅游相比,出境旅游不仅要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提供服务,还要求组团社对各国的语言、货币、法律法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行业规范等心中有数,并具备与各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国外迅速处理紧急事务等能力,“因此综合素质成为从业者的‘瓶颈’”。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办理出境游的旅行社已“遍地开花”,这使得出境旅游市场的竞争正在火速升级。但是由于缺乏一批精通业务、经营能力强的管理人才,使得旅行社不得不砸下重金到处“挖人”。
“缺兵少将”问题何在
行红智认为,由于市场规模扩大,酒店行业在不断扩充,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缺兵少将”是必然出现的问题。“目前正规教育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相对较少,而国内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大多是低层服务人员,因此经营管理人员培养相对欠缺”。行红智说,在酒店从事服务工作,生理和心理上都要接受不断的挑战,上班时间不能休息,中午吃饭也只有半个小时,而且必须轮换就餐。他建议:服务行业尤其酒店必须改进服务方式和提高薪酬,以此来增加对年轻人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的吸引力。
曹戈则认为,“隔行如隔山”在酒店业体现最为明显。他认为培养这个行业的经理人,既要注重旅游市场动态、发展趋势、市场定位等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际业务操作。他认为,可以重点选拔学企业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的人才进行实操培训,以弥补旅游行业高级管理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