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龙头行业尴尬局面何时得到解决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4-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全国2000多家五金水龙头企业,产品徘徊在中低档次,而高端被洋品牌占据;国内水龙头的价格上涨,订货商的减少,产品卖成原材料的价格,国外一些企业,工人放假,却到中国买成品;国内水龙头企业基本采取贴牌生产形式进军国际市场,贴牌说明具备国际品质,国人期待——如此之多的尴尬,难道就是中国的水龙头市场吗?这种现状令人担忧。

市场就是这样,“我会做,你会要。按眼前需求开展业务,不论长远的发展!”犹如许多产品遇到的尴尬一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尽管人们在尽力改变这样的观念,想着怎样变“中国制造”为“中国设计”或“中国创造”,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而中国人被世界公认聪明,仿制能力强,但中国人的大智慧还没有真正凸现,面临的国际反倾销压力还是很大。

在外国人看来,中国的产品如此丰富,款式如此多样,价格又如此之低,很是喜爱。这说明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中国,水龙头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在德国,已经实现机械化生产,流水线工艺,劳动力得到解放。

这种机械化生产模式带来的是产品的单一化。

往往在德国,一个品种没有很多的款式,而是坚持单一的永恒,更加注重的是产品的装饰性和艺术性。是的,机械化生产,不象劳动密集生产那样改变自如。反而大量的人力投入生产,发明创造之类也就越萌发之多,灵感的突发可以迅速实现,这是机械化所达不到的群众性智慧。

而随之带来的问题也就出现,机械化生产与手工操作的差异化显现,也就是档次率比例悬殊较大,花色品种繁多,但缺乏内涵,品味较低,只注重实用性,不关注使用者的更高心理需求。机械化因为手工不可替之会给人一种神秘感。机械化的严格工艺程序,而是定下了按部就班严格执行的,不会轻易改变。而手工操作的可变因素太多,不可控因素也多,生产的标准和过程是人为在控制,特别是装配的差错率也就会越多。但是人力资本较机器设备投入少得多。在德国,生产水龙头,除了检验需人工外,全套生产操作均是流水线完成,但是一条流水线所需投入据说要上亿元人民币,而一个水龙头在国际市场上常常卖到1000美元一个也就不足为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