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发廊的从业人员持有的健康证。 2005年1月1日,国家商务部出台的首部《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规定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明和资格证书上岗。当日,笔者对重庆美容美发行业进行随机调查,发现多数从业者仍是无证上岗。
小发廊猫腻多
当日上午,菜园坝火车站附近,笔者走进一街边发廊,里面正亮着刺眼的“红灯”。发架上除了几瓶洗发水,连把梳子都难见。一打扮妖艳的年轻女子飘到跟前,“大哥,要啷个洗,包你满意哟。”记者提出要看价格表和有关证件时,该女子讽刺道:“做业务嘛,都是市场通价,还要啥子证件哟,哼!”
随后,笔者又来到学田湾、文化宫等地方的20多家发廊暗访,结果发现这些街边的小发廊几乎都未“明码标价”和持有职业技能证书。
持证不足一成
随后,笔者来到市美容美发协会采访,该协会副会长李勇称,“目前,我市美容美发行业的状况可以用‘小、散、乱’来形容。”过去,因国家没有相关法规、政策,加上其“门槛”低、投资小、见效快。近年来,全市美发店迅速崛起。但其发展规模和档次“两极”分化严重,从业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
随后,笔者从市商委获悉,从今年1月1日起,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但目前全市13万从业人员,仅有1万余人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持证上岗率不到10%%。
市商委一负责人称,元旦后,他们将加强与物价、卫生、质监、工商等部门协调,积极规范美容美发行业的经营行为,并在商务部制定出相关实施标准后对其进行分等定级,引导全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