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娅,世界华人美容协会主席,中国美容业商会副会长,广东省美容美发行业协会会长,2000年她获联合国计划发展署颁发“21世纪封面人物”奖,2002年,她又被联合国妇女基金会授予“国际成功女性创业成就”奖。2003年荣获“中国展会十大风云人物”奖,今年年初被国家商务部委任为广东省唯一的中国会展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前,中国每年美容美发品销售额达2000多亿元,在全世界排第八,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从业人员超过1800多万人,全国有4000多家美容美发制造企业,生产近4万个品牌的相关产品,此外,还有六七十家专业媒体,100多个专业网站……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广东美容美发行业一直走在中国美容美发行业的前列,在第21届美博会开幕前夕,记者专访了世界华人美容协会主席、中国美容业商会副会长、广东省美容美发行业协会会长马娅。
记者:业界都公认,您是广东美容美发产业发展的见证者。
马娅:我投身这一行业的确是很久了。概括地讲,广东美容美发行业经历了1985年—1989年的“生存”阶段、1989年—1995年的“解放”阶段、1995年至今的“壮大”阶段。
艰难起步
记者:万事开头难,您是否有同感?
马娅:说起广东美容美发行业的起步,真是“往事不堪回首”,1985年那时候,从事美容行业被视为色情的不正当行业。但我坚信,美容与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发展是共同进步的,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健康之美。于是我发起筹建广东省美容美发行业协会,到处发表演讲,在妇联、针织厂等单位奔波,宣讲自己的美容理念,但仍然得不到理解。我只能变卖家里的电器,靠推销自制的中药美容面膜筹措协会运作的资金。1985年,我创立了全国第一家美容学校,由于当时社会的偏见,学校的名称只能叫做“广东智力开发学校”,它是现在“广东省美容美发培训中心”的前身,当时没有现成的教材,我只能自己编写,第一届美容班只招了25个学生。可以说,在这个“生存”阶段,协会都是在半地下运作,有人说我像“地下党”。
破茧化蝶
记者:广东美容美发行业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您认为转折点在哪里呢?
马娅:应该说1989年是广东美容美发行业发展的分水岭,由于整个社会观念的解放,体制的更新,束缚美容美发行业的许多桎梏都被打破了,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记得那是1989年,广东省美容美发行业协会正式登记成立。当时,国内市场出现了最早的美容产品“七日香人参胎素美容膏”,虽然只卖3元一瓶,但很有疗效,颇受欢迎。同时,美容美发企业逐渐受到有关部门重视,开始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办理卫生许可证,而以前企业只需办理生产许可证。渐渐的,广州的美容学校已发展到二三十间,生产相关产品的企业达2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