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飞今何在昔日民族名牌忙自救

王朝美妆·作者佚名  2011-12-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9月19日,夜色中的南京路灯光旖旎。在这条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的道路两旁,闪烁的是五色纷呈的灯箱广告。兰蔻、卡地亚、阿玛尼……来自不同国度的国际名牌携金发碧眼的丽人儿争奇斗艳。

15年前的这一天,首批“中国驰名商标”在国家工商局商标局的支持下评选诞生。其中有:茅台牌(酒)、凤凰牌(自行车)、青岛牌(啤酒)、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中华牌(香烟)、北极星牌(钟表)、永久牌(自行车)、霞飞牌(化妆品)……。

那个年代,在上海的繁华街区独领风骚的正是霞飞、露美等民族品牌的巨幅广告。

“上世纪90年代初,霞飞火得不得了,当时上海的主要街道上都能看到霞飞的灯箱广告。但现在都被国际品牌占领了。”长期研究品牌问题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程士安至今仍对霞飞当年的红火念念不忘。

据霞飞现任老总虞劲松介绍,经过三年的网点重建,霞飞目前的销售网络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带,以二、三线城市为主导。

虞劲松对记者表示,护肤品已进入白热化的竞争状态,今后霞飞将主攻“超市彩妆”,乡村包围城市,转战彩妆市场。目标是再次成为国内领先的民族品牌。

与霞飞类似,永久也经历过大起大落。近日这家有着悠久历史的自行车老厂即将整体搬迁到上海远郊南汇区。“我们要打造属于永久的航空母舰。”永久公司品牌推广中心市场推广部总监刘昊倩表示。扩建后的“永久”将拥有年产400万辆的产能,而且还要在新厂区的边上盖一个7000平方米的展示厅,陈列“永久”全系列300多种款式。

而同为上海老名牌,以外销为主的“凤凰”自行车近年来也一直在以各种方式“自救”。

程士安教授认为,对于昔日名牌,应该持有多元化的建构态度,根据消费者和产品的具体情况而定,而非一味的追求“起死回生”。有些品牌因为维护不力,品牌形象和价值已被破坏,要重新修正起来将非常困难,首先需要扭转以往的不良形象,能否成功很难估量。与其如此,不如重新建构一个全新的品牌。

上海君策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屈红林则认为,对于历史上曾产生的名牌,不能轻易放弃,但一定要做个全面准确的评估,而非当作政治任务硬性完成。要完成“重生”,关键不在于企业性质如何,而在于营造适合的企业环境,由专业团队操作品牌管理体系。由于商业人才断代,以及跨国公司争夺人才等问题,专业团队目前在国内十分稀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