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媒体调查和网站留言中表示,进口化妆品越来越不让人放心,一部分原因是最近一系列进口化妆品的质量检查不合格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进口化妆品的假冒伪劣现象愈演愈烈,因使用假冒伪劣进口化妆品而导致的毁容事件时有发生。事实上,《5000多元化妆品全是假货“米莱欧”售假被起诉》一类的新闻已经不能引起我们的惊讶了。
进口化妆品的“身份”之乱已经不是一时的情况。假冒伪劣产品的猖獗一方面是因为不法分子有利可图,消费者对品牌认识不清或者“贪便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政府对进口化妆品的监管出现了问题。
首先,化妆品行业检测标准缺失。我国还没有实施对相关原料的检测,实行的还是产品评价,这就在化妆品的生产源头留下了隐患。另外,我国化妆品行业缺乏系统的毒性、功效、成分检测数据和技术支持。
其次,化妆品监管制度存在缺陷。我国对化妆品的审批实行的是送检制,而执法则是抽检制,“偷梁换柱”就成为不法分子经常使用的伎俩。
再次,多头管理也使执法力度大打折扣。目前,进口化妆品的监管涉及工商、商检、卫生、海关等多头管理,信息不对称、监管难协调,使执法力度大打折扣。对流通领域化妆品的管理,目前多采取各部门根据分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配合工商机关进行联合监督检查的办法。商检机关负责商品是否经过检测并贴有CIQ标志;质量监督机关重点抽查严重危害或涉及人体健康及安全的项目,但只对生产企业有约束力;卫生防疫部门负责抽检市场上化妆品有无合法的卫生审批手续等,发现手续不全的商品,将予暂扣,但如果手续齐备,即使有疑问,查处起来也有难度。
要切实治愈因进口化妆品的“身份”之乱而带来的痛楚,消费者在选购商品的时候也要特别谨慎,对进口化妆品要有足够的认识:
1、凡在中国境内销售的正规名牌进口化妆品,均有相应中文标签,一般会注明产品名称、生产商、制造商、地址、电话等相关资料。
2、正规名牌进口化妆品外包装上必须有包括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在内的化妆品批号,某些品牌还贴有“中国检验检疫”字样的镭射防伪标识。
3、正规名牌进口化妆品拥有本品牌独有的、以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的生产日期批号,一般在外包装和产品瓶身均有钢印标识。个别品牌也采用印刷方式标明,但印刷质量高,字体清晰、颜色均匀。
4、正规名牌进口化妆品一般只在商场专柜和定点大型超市有售,绝不会出现在批发市场、私人小店等渠道。
我们说预防传染病要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者入手,根治进口化妆品的假冒伪劣之痛也是如此。政府在进口源头上要严格监管,在市场上要大力打击不法分子,消费者也要加强自身防御,这样一来,伪劣的进口化妆品也就难以存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