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民企峰会主题报告揭示民营企业生存法则
11月4日,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盛会——第4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在浙江杭州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浙江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等共同主办的本次峰会,突破时空,在连续成功召开分论坛的基础上,以创新、诚信与和谐为主论坛关键词,集中探讨民营企业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将如何作为如何存在的重大课题,第一次从经济、文化和社会三方面的全面视角来关注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生存法则和发展空间。中央及地方政府领导、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知名民营企业家,以及来自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80余位华商领袖、商界精英等共3000余人参加了本次峰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在峰会开幕式上指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在国内乃至在世界上都很有影响,通过峰会这种形式既可以宣传展现浙江民营经济成果,探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可促进浙江民企与省内国外的企业交流与合作,推动促进浙江民企健康快速发展,为全国民企发展走出了路子,总结了经验。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郑宇民说:“据统计,浙江的民营企业平均存续时间只有7年,全国的民营企业存续时间只有2.7年,所以,民营企业的生存法则已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去面对,必须去探讨。”
民营企业家是什么?有人说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动物,这是从门缝里看人,把民营企业家看扁了。民营企业家是有责任心的人,是理性的人,是既能在经济领域领跑又能在社会建设中担当道义的人。争做“三好学生”(社会建设好,经济建设好,文化建设好)是民营企业家的全新形象。
民营企业是什么?有人说他们是一种谋利组织,是利润最大化,这是对民营企业认知的落后。民营企业的本质属性应该是一个“社会器官”。民营企业没有利润是不行的,利润最大化是不对的。利润最大化就会影响企业的长远投资、边际投资、社会投资。真正懂得民营企业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组织的一个器官的话,就不会因为利润最大化而使自己陷于不承担社会责任的道义陷阱。民营企业利润要适度。
郑宇民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角度,探讨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的本质属性,然后将民营企业的生存法则概括为“一二三四”四条:
生存法则之一:与时俱进。和谐不是不要发展,停止发展,而是要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
之二:双重构架。民营企业既要做经济建设的主体,又要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生力军;既讲价值规律,也讲责任道义;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既符合中国改革建设基本国情,又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
之三:三维创新。企业的创新不仅仅指技术创新,还有文化创新、社会创新。技术创新解决自主知识产权,文化创新解决企业的诚信和商业文明的传承性,社会迎新解决企业发展机会和空间。这叫“三维创新”。创新是企业的革命,诚信是企业的生命,和谐是企业的使命。创新为魂、诚信为本、共创和谐。
之四:协同均衡。企业组织与组织、成员与成员之间行为状态要协同,企业组织生命体内价值和贡献之间要均衡。和谐不是均贫富,不是劫长补短,不是枪打出头鸟,不是和稀泥。民营企业在为社会尽责任的同时,社会也要理解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尽责任。
郑宇民指出,总之,总结民营企业特别是浙商发展的经验教训,民营企业就是要“与时俱进、与史同步,适者生存,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