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武汉,含激素化妆品葡萄籽抗敏平抚液晶"的受害者刘女士脸部出现异常,每天要到医院打吊针。
轻者依赖,重者毁容———
今年9月,39岁的董女士被医院诊断为“激素依赖性皮炎”,此后,她开始在各大美容论坛上发帖,提醒爱美的女性朋友小心“皮肤鸦片”。而记者通过网络辗转联系到她的时候,她起初不愿意接受当面采访。“我的脸可能治不好了,我怕吓着你。”
10月26日,董女士在犹豫了一天一夜之后,终于决定接受本报记者的当面采访。当她出现在约定的地点时,头戴纱巾,一副黑手套把双手遮挡得严严实实。选择了一个偏僻的角落坐下,她才除下纱巾和手套;记者不禁吓了一跳:她脸上的皮肤显得很薄很脆弱,而且爬满了大块的红斑,而双手一块一块的色素沉着令人触目惊心。
董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脸上的噩梦”是从一瓶美白抗敏护肤品开始的。
激素造成爱美女士几乎毁容
今年3月,也正是换季时分,董女士的面部有些过敏脱皮的症状,美容师便推荐给她一种具有抗敏、美白功效的护肤品。
董女士说,美容师说是自己店里通过特殊渠道“进口”的产品,而记者看到,护肤品纸盒包装上寥寥数句,写了几条诸如“纯植物制造,天然抗过敏”。
由于价格不贵,美容师又极力推荐,董女士便在半信半疑之下买了一瓶使用。意想不到的效果居然出现了:没过几天,脱皮过敏的症状好了,而且脸部皮肤也真的变得白皙光滑,脸色一天比一天明亮。这样的改善让她喜不自胜。
可是,当董女士在用完第一瓶,没来得及购买下一瓶的时候,她的脸上开始出现令人不安的状况。“我用了半年多。9月底用完了,刚停了几天,脸上就开始长红斑,皮肤觉得特别紧。手上皮肤反应就更奇怪,越来越黑。”去医院看皮肤科,被医生诊断为严重的激素依赖性皮炎症状,而那瓶护肤品里含有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愤怒的董女士带着一张几乎被“毁容”的脸去找美容师理论,却发现那家美容院已经人去楼空。
被激素“伤了面子”,追悔莫及的董女士如今只能长期到医院皮肤科就诊观察。由于已经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医生表示只能给她尽力治疗;由于使用时间过长,造成的皮肤伤害有些已经不可逆转。
“现在特别后悔。”董女士说,如果自己当时多留个心,辨认出外包装上没有正式的批号;又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好好思考一下正常的化妆品怎么会带来这么夸张的效果,脸上的悲剧都能避免。
激素化妆品依然在美容院使用和被推销
那么,这种伤人的激素化妆品究竟是怎么到了消费者手里的?
记者在北京选择了六家规模不大的“家庭型”美容院,以换季时节脸上过敏为由,前去咨询。除了两家美容院建议记者去医院检查之外,剩下的四家都连忙向记者推销他们的“进口产品”。
“这个化妆品效果特别好,不仅能抗过敏,还可以美白,见效特别快的。”位于花市的一家美容院里,服务小姐拿出一瓶护肤品强烈推荐记者试用,甚至承诺“如果看不见效果随时可以退,无论你用了多少”。记者注意到,这种产品的外包装与董女士提供的那种非常近似,特别是商品介绍的措辞如出一辙。
当记者询问他们的进货渠道时,店里的服务员很紧张,上下打量记者,口称“是进口货”。“那经常使用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啊?会不会有依赖?”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没有人回答,这时店主出现了:“你做什么的?不买就走!”
伤人化妆品通过黑市流入美容院
而在红桥、金五星两家兼营化妆品的小商品柜台,记者以“亲戚要开美容店”为由,请一位摊主推荐一些“能拉来回头客”的护肤品,并拿出从董女士那里拿来的激素化妆品外包装盒。摊主看了一眼就说:“这种是一系列的,纸盒子不一样,但效果没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