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广告丰胸减肥依然叫卖(2)

王朝美妆·作者佚名  2011-12-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但记者从这一周的监测中发现,“眼保姆”广告仍然在用一些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在蛊惑消费者。12月1日下午2点50分,文清准时出现在山东电视台的“眼保姆”广告节目里,现在她变成了一名讲座的“主持人”,她亲切地问:“如果孩子近视怎么办?就要给他请个眼保姆”。

在广告中,文清告诉“家长”,“眼保姆”是12年的针灸大师,一共治疗了300万近视,针法准、准确率达到100%。用了“眼保姆”,让中低度孩子摘掉眼镜,还孩子一个清晰的世界。并且还采用学生、老师做宣传的手段,声称用了“眼保姆”一个月后,班级里的学生有一半以上都摘掉了眼镜。

记者又拨通了“眼保姆”的热线电话咨询其作用原理,接线员告诉记者,用“眼保姆”15分钟后就能够看清东西。如果戴15分钟至半个小时后,看电视不用带眼镜都能看的比较清楚。在与热线人员聊天时,可听到接线员甚是忙碌,看来违规的“前科”并没有影响其正常的经营。

可事实真的像宣传的那么轻松吗?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位教授告诉记者,这种仪器类似于做眼保健操,假性近视早期时注意用眼、经常做眼部周围的穴位按摩对恢复视力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22岁以下很多都是真性近视了,如果仅通过按摩就能完全恢复,是太夸张了。而且造成近视眼的原因不光是眼部前面的肌肉紧张,比如脖子后面肌肉的紧张也能造成眼睛视力的下降。用中医针灸的方法的确可以治疗近视眼,必须天天坚持治疗,坚持数月才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按照广告中宣传它仅是一种按摩而非针灸,在15分钟就可使近视的人看清东西,又可以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度数用相同的办法完全治疗好是不太可能的。

虚假购物广告仍没完没了

立法规范直销公司最重要

“三日美白”、“七日减肥”、“十日增高”、“一定能”、“绝对可以”……这样的承诺在电视直销广告中比比皆是,其推荐的产品无不“神奇”。但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神奇,只不过来源于高频率露面的广告包装模式。要想终结电视直销的负面影响,仅仅依靠禁止播放特定内容的广告,似乎还远远不够,因为电视直销暴露出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产品的质量问题。

据了解,国家工商总局近期发布的消费投诉分析中,电视直销是投诉的“重灾区”,有关电视直销问题的投诉高达2000件以上。电视直销几乎已成为一种引起大面积消费者不满的严重社会问题。

从好记星频频遭遇投诉,到视乐奇被告上法庭,从波丽宝被曝只是普通食品,到姗拉娜纤体收腹组合涉嫌广告违规被紧急叫停……接二连三的电视购物官司正在引发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质疑,虽然这些广告都基本上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是又有更多的虚假“神奇”产品被冠冕堂皇地推上电视屏幕,继续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这靠的就是有超高技巧的“造星”策划者?D?D直销企业。因此,要规范电视直销广告,就必须先规范这些直销企业。

但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却为直销企业留下了违规空间。一位法律人士无奈地告诉记者,像橡果国际这类电视直销机构,在买卖关系中只是作为销售平台,如果销售凭证上写明的公司或机构是“好记星”等产品生产商而非“橡果国际”,有关部门在受理投诉时就只能对产品生产商进行处罚,而作为信息发布者的直销企业就可以免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销企业为产品捏造一个子虚乌有的生产企业,等待消费者的只能是投诉无门。如果,广告涉嫌虚假宣传,电视直销机构就要承担连带责任,但这也仅仅是连带责任而已。

中国消费者保护协会也表示,尽管消协可以帮助消费者与厂商和销售单位进行调节和协商,但类似于保健品这样的商品很难获得全额退款,更不要说赔偿了。

尽管相关部门对广告的审查严格,但由于现行法律中没有针对电视直销的法律法规,因此一些电视购物公司仍然可以利用法律漏洞宣传自己的产品。

有关专家提出,现行的《广告法》是1994年颁布的,距今已有10余年,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现在的不少企业已成为了打法律法规“擦边球”的高手。虽然已经颁布的《直销管理条例》可以监管一部分电视直销,然而这并不能解决因电视直销引起的一系列法律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