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学家首次制备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体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5-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催化活性是目前商业铂纳米催化剂的4倍

本报讯(记者 张建琛 通讯员 王瑛慧)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孙世刚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等科学家采用新的电化学方法,首次制备出具有高表面能的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粒催化剂,显著提高了铂纳米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在能源、催化、材料、化工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和应用价值。5月4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以长篇报道刊登了这项最新成果。

二十四面体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晶体形状,在自然界中,仅金刚石、萤石和铜矿等极少数矿物能以不完美的二十四面体形式存在。

上述研究发展了一种新的电化学方法,能够控制纳米晶体的表面结构和生长,合成具有高表面能的金属纳米晶体。

中美团队的电催化研究证实,所制备的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体对甲酸、乙醇等有机小分子燃料电氧化的催化活性是目前商业铂纳米催化剂的2到4倍,在燃料电池、电催化等领域中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孙世刚和王中林认为该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所发展的表面结构控制生长的电化学方法可以拓展到其他铂族金属,如钯、铑等,也可以运用到制备其他高指数晶面组成的不同形状的金属纳米晶体。这将丰富纳米晶体表面结构控制生长的内涵,深化对金属晶体生长规律的认识,不仅开辟了一条通过控制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排列结构提高催化剂性能的崭新途径,也将模型电催化剂的基础研究推进到实际催化剂设计和研制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进展。

《科学》杂志的3位评审人认为,这一科研成果不仅指明了一种控制纳米粒子生长使高指数晶面暴露在外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而且将导致异相催化中的新发现。

来源:科技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