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与红外热成像分光计”(Virtis)合成的金星南极双漩涡特征动画
“可见与红外热成像分光计”(Virtis)合成的金星南极双漩涡特征边缘加强动画
北京时间5月9日消息,近日,欧洲航天局(ESA)发射的“金星快车”探测器发回的数据提供了有关金星大气前所未有的细节,合成了不同海拔高度下的金星南极白天和黑夜双漩涡特征动画。金星南极呈现的这种“双眼”漩涡特征对于理解全球气象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一直以来,探测小组的科学家们致力寻找引起金星奇异大气现象各种可能的线索,他们借助于“可见与红外热成像分光计”(Virtis)对金星南极进行探测。
“金星快车”探测器首先处于火星最有利的位置远心点处进行探测,这样可以使探测仪器传回的数据更加全面,因为相对其它轨道位置,探测器在远心点处运转较慢,科学家可以充分利用“可见与红外热成像分光计”(Virtis)的复波能力,分辨不同波长的光线。
同时显示南极白天和黑夜双漩涡特征
在热红外波段,Virtis利用大于3微米的探测波长可以同时得到一组火星昼夜半球图像。如果Virtis的探测波长小于3微米,由于昼夜两个半球释放的热辐射差别巨大,以致不能同时观测火星的两个半球。
VIRTIS的一位联合首席科学家Giuseppe Piccioni表示,“这似乎在同时看着太阳光照亮的白雪和一片漆黑的天空,而不需改变任何观测仪器。‘可见与红外热成像分光计’的合成动画同时显示了金星南极的白天和黑夜,除此之外我们还观测了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现象。我们用VIRTIS已经建立了金星大气最全面的3D图像。”
金星南极的双漩涡动画是VIRTIS分别利用1.7微米和3.8微米的探测波长进行合成的。“金星快车”探测器分别从金星五个轨道传回数据,每个轨道的时间域大约为8个小时。
科学家之所以选择3.8微米的探测波长,是因为该波长与1.7微米在曝光时间有着很好的兼容性,同时对于金星上空65千米高度处云盖的探测能力也很相似。而选择1.7微米的探测波长则是为了在观测金星黑夜时云层以下的大气。
清晰和详细的南极双漩涡图像
由于当时“恶劣天气的影响”,该动画未能显示出较明显的大气差异。事实上,夜间金星大气的云盖以浓雾的形态延伸到离地面90公里的高度,再向上,到达105公里高度的一层则是薄雾,这势必降低了金星南极的观测能见度。Piccioni表示,“如果气候条件好转,我们将来可能有机会得到更加清晰和详细的南极双漩涡图像。”
VIRTIS另一位联合首席科学家Pierre Drossart说,“我们最想了解的是金星双漩涡热构造的3D图像,尤其是其铅垂变化。”(雅龙)
来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