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建筑卫生陶瓷提价之路能走多远?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5-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据有关新闻报道,13家建筑卫生陶瓷企业老板联合签署倡议书,表示将于6月1日对所有产品进行价格提升。这种现象出现在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竞争激烈的当前,多少有些令人感觉突然,甚至难以理解。因此,他们酝酿提价风暴的背后原因———综合成本增长,不但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顷刻间也暴露出一个新的问题:即企业在发展形势大好时期,并不代表没有压力和利润危机。否则,谁会喝多了饮料没事做去签什么倡议书。

资源紧缺导致的原材料价格疯长、能耗一路走高导致的燃油价格飚升、出口退税一再下调、环保成本增加、员工薪酬普遍提升等诸多原因,如此细致、集中地在倡议书中出现,甚至出现了诸如“0.5元”的成本精确数据,可见众老板在签署前对企业及行业综合成本核算的细心程度,同时也体现了企业对提价行动的决心。

叶德林、何新明、张孟友等人乃至近年来很少在业内抛头露面的霍炽昌也到场签名,加上宏宇、兴辉、欧雅、金舵、能强、嘉俊、博德、顺成及蒙娜丽莎等一批强势企业老板的参与,使这次的倡议及签署行动体现出了“高度”统一的态势。

“高度”的确有了,然而这些大企业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行业,起码在产品价格定位上,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时期,他们的提价行动是受到其他竞争对手的附和还是背道而驰?对于那些没有参与签署的小企业或者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来说,13家企业的提价行动或许正是他们拼抢天下的大好时机,这次不用降价都可以直接与这些强敌进行市场掠夺。可见,倡议书的签署及提价行动到底能走多远,并不是“高度”统一的签字就能说明问题的,而这正是建陶乃至中国企业之间全局意识缺失的“要害”。

在春季陶交会刚刚闭幕的四月,加之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假期,本来是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最为安静的时期,却因为一份倡议书上的13个龙飞凤舞的签名,继续热闹着。对于媒体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新闻素材,对于行业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现象。问题是,此前行业里也曾出现过关于价格体系的探讨活动,最终都不了了之。而这次联合签署行动所体现的,竟然是小部分企业在全国各地虎视眈眈的同行竞争对手面前提价,其执行工作到底能走多远不得不令人心生疑窦。

来源: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