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陶瓷出口正面临多重压力,企业的日子不太好过。"山东银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靳绍样表示。他透露,4月26日,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召开了第二届第四次理事长工作会议,90%的企业都在叫苦。
面对艰难的现状,企业该如何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呢?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靖提出了14字观点,即"企业围着市场转,市场围着品牌转",建议企业从市场和品牌中寻求答案。
平静对待反倾销传闻欧盟意欲反倾销的传闻,并没有像外界预计的那样,让前不久举行的第101届广交会日用陶瓷馆乌云密布,相反,大多数日用陶瓷企业显得相当平静。
"早有传闻称欧盟可能对我陶瓷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我们很早就从欧盟客户渠道得到了这个消息。"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负责人梁豫峰坦言,对此他们早已有心理准备。
"欧盟可能进行的反倾销,对企业而言并不是个好消息。非关税贸易壁垒无处不在,这对企业时时敲响警钟。"孙靖表示。据悉,在此之前,我国陶瓷产品已在印度、墨西哥、菲律宾、埃及、韩国、土耳其和哥伦比亚等国受阻。
对于反倾销传闻,欧盟客商的反应如何呢?业内人士称,从刚刚结束的第101届广交会来看,欧盟客商基于需求和利益的考虑,对反倾销的反应并不敏感,成本上升带来的价格变化则成为国外客商与中国陶瓷企业博弈的关键。
作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低廉,日用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一定的成本优势。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提升,燃料、陶瓷色釉料等原材料和水电价格持续上涨,加之出口退税下调,日用陶瓷出口成本不断上升,价格优势逐步削弱,企业利润空间大幅挤压。"相比以往,企业的出口成本至少要提高20%以上。"林大祥说。
孙靖表示,与2003年相比(人民币未升值、原材料未大幅涨价,出口退税未下调),现在公司平均每年纯利润损失就高达8000多万人民币。树立一个品牌需要很长的过程,而在一年之内要承受这么多压力,企业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
据悉,日用陶瓷属资源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每生产1吨产品约消耗600度电或2.5吨标煤,且对水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据了解,出于节能降耗考虑,政府很可能会将陶瓷产品的出口退税进一步下调,这让不少日用陶瓷企业颇为忧虑。林大祥表示,对于政府节能降耗的举措,企业非常支持,但希望政府尽量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退税不要下调得太快,应给企业充分的适应期。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劳动力优势将被印度、越南等国家取代,企业对此应有危机意识。"孙靖说,面对微利时代,日用陶瓷企业应积极转变观念,不断调整市场结构,拓展市场空间。从长远看,企业还可在保留自身优势的同时,开拓其他领域,进行经济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