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二年级,我悄悄地爱上了同班一位叫杏的女孩,她是男生公认的“年级之花”,活泼、开朗。公开追她的男生少说也有一打。我没有出众的长相,又来自乡下,一身土气未脱,虽有一两篇诗文见诸校报,可那算什么,比起校园文学社团里的大腕级人物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总之,我是那么的默默无闻。怎样才能让她注意到我?为这个问题我几乎绞尽脑汁。
一天,我在《读者文摘》里读到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小玲的女孩,大学四年,临毕业还在寻找着一个不知名的男孩:
一次,学院放电影,换片中途,银幕上用幻灯打出两条“XX同学有人找”的启事后,接着又出现了一行宇“小玲你好”,没有落款,一向平平淡淡,没有多少故事的小玲,第一次受众人注目,非常激动。电影一结束,她冲进放映室,工作人员告诉她,点播者不肯留名,只记得是个男生,风衣……
为此,女孩在同学、老乡中逐个过滤,寻找了几年,后来还不断扩大范围,直到毕业也确定不了那个风衣男孩究竟是谁。“可是这足够我一生感动”小玲最后说,“那一行字在观众面前一闪而逝,却在我心里永远定格、带给我一生好心情”。
再次回忆起这篇文章,我突发灵感。那时,省广播电台刚刚推出“星期天特别节目”,并开播了“空中点歌台”,我想,为什么不去为心中的女孩点一首歌呢?最好开始也不要报出自己的名字,先让她惊喜,等到她费好大劲还是猜不出——因为她不可能会想到校园里默默无闻的我——然后再出现在她面前,有这样浪漫的开头,后面还愁没有好戏?
这个念头一经闪现,便再也按捺不下,随即,去信询问点歌事宜。收到电台回信,我却吓了一跳。点一首歌要一百元,这够我当时两个月的生活费,怪不得点歌者没有几个是学生。爱情和面包孰轻孰重,不用掂量我也知道。
可是我是农民的儿子,父亲为了供我上大学已经累弯了腰。他按月寄给我的钱都是在砖瓦窑替人家练泥赚来的。双脚深陷在两尺多深的泥坑里,父亲牵着两头老黄牛顶着烈日每天要转几千个圈,把黄土练得稀熟,不留一个坷垃。为了让我安心读书,全家人省吃俭用,一个鸡蛋也要拿去卖钱。有一次父亲累得当场吐血,母亲劝他去医院看看,可父亲执意不肯,他说,三娃还在念书,等三娃子毕业,有了工作,再看不迟。
现在要拿一百块钱为女孩子点歌,父亲知道是不可能答应的,即使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父亲一下子也拿不出,还不把他逼得再吐血?
我不得不放弃这个荒唐的念头,可心里却怎么也割舍不下。
那些天,我上课无心,茶饭不思,回到寝室即蒙头大睡,连着几个晚上都失眠。寝室里的人都关心地问我是不是生病了,想到这样的事不便与人诉说,我只好回答说,去医院吃过药了。我觉得自己真的病了,病得无可救药。
直到第五天中午,我实在是心堵得慌,便一个人带上纸和笔来到静静的教室,笔下如出闸的洪水奔涌而出,我尽情地向心中的女神倾诉着我的单想思,就象当着杏的面说话一样。一口气写下了六大页。
把久积的苦闷渲泄一尽,心中陡然生出一种神圣感。我想伟大的爱情大概都是这样,要从痛苦中升华,百转千回始入海。也是一念之下,我决定把这几页文字寄给省广播电台“星期天特别节目”,向我信赖的知心主持人程东、李静倾诉。
把信封塞进邮筒后,我命令自己从此忘掉这件事,忘掉遥不可及的女孩杏。
半个月过去了,又是一个星期天的正午时分,当我在校园林间小径经过,听到广播里传来熟悉的声音,那是程东浑厚的男中音在娓娓叙说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个痴情的男孩,爱上了美丽动人的杏姑娘,自卑而好强的男孩受一篇故事的启发……
我才知道那是自己寄出去的几张纸变成了《今夜星光灿烂》专栏的采用稿。这个节目晚上二十点重播。晚上,我戴上耳机来到灯光暗淡的篮球场,这次我从头到尾都听了个遍,作者姓名、学院班级全部用了我的真实姓名、地址。不用说,这件事明天就会传遍校园内外,杏也一定会知道。
这样呆坐了许久,回寝室的路上,我抬头望天,明月皎皎,星光灿烂,心却怎么也不能平静。
寝室里灯光已熄,我悄悄地爬上床,辗转反复,又是一个难眠之夜。眼前挥洒不去的总是杏的影子。
我一会儿很激动、激动的是借主持入之口道出了久不敢吐露的心曲,这样似乎比那个读来的故事更富有浪漫色彩,至少,我比那个不留名的男孩勇敢。
一会儿又突感不安,杏会怎样看待这件事,同学们又会怎样想?我不敢去考虑那可怕的后果。只是一个劲地后悔不该那么冲动,把“悄悄话”也寄到电台去,当时倒是一吐为快,现在,曝光了,怎好收场?
不想还好,越想越乱……
“对于一个初涉人世的青年来说,自信不会与生俱来,正如楼阁不可能建立于空中;相反,勇气往往是置之绝境而后生。有一句禅语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没有山穷水尽,哪来柳暗花明,记住,爱情也一样……”
多年以后,讲完这个故事,林总象一个哲人似的玩起“深沉”,坐在他身旁的杏,小鸟依人,春风含笑,无声地为这个故事中的故事划上圆圆的句号。
("千年情缘,夕夕相守"七夕情人节有奖征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