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的时候开始看刘若英的新书“我想跟你走”,看得很慢,因为总是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发现自己竟然可以用三分之一的精力去看一本书,这是一种堕落的表现。在以前,如果不能保证全部的投入,是不会轻易翻开一本书的。
没有办法,我们都太忙碌,有时候忙碌的忘了自己这样的忙碌目的为何,结果在哪。能够用三分之一的精力品尝一本书,已经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了。
最近身边的一个好朋友频繁的给我短信,短信的内容记录了一段发生在他身上迅速开始又迅速结束的爱情。不喜欢爱情这个字眼,总感觉这里面包含的东西不是我一个孩子可以掌控的,我们的明天已经如此不确定,变幻莫测,更何况加上爱情。
朋友说他爱那个人,只是不确定对方是不是也一样爱他,于是他离开了。他必须让这个天平一直保持平衡的状态,而这种平衡,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我极少回复朋友的短信,要说些什么呢?说的多了也不过是在重复一些别人在小说,剧本,歌词里面说过无数次的对白,那不如直接送给他一本书,陪他看一场电影,选一张与爱情有关的唱片放在他的唱机里面,然后静静的走开,留他一个人在那里,他不想停留的时候,自然就会往前走了。
我们都没有办法在一起地方停留太久的,刘若英在写到老房子的时候,说了一些让我很伤感的话,“如果这一切可供记忆的东西不复存在呢?我有能力把这些记忆完整的储存在我的感官里吗?”
我们不停的往前走,路的前面我们看不到,如果来时的路也忘记了,那么在这个如此大的世界,我们还剩下什么呢?
也许只是一个点,孤单的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的点。
有些想念父母,想起了上一次的通话,妈妈在电话里面开玩笑说他们现在每天都把来北京找我当成一种口头禅说着,我知道,他们并不喜欢这个繁杂的城市,他们每天把这个城市的名字挂在嘴边,每天晚上在电视机前看中央一套天气预报,了解这个城市的天气,只是单纯的因为在这个城市里面,有一个他们最关心的人,还在匆忙的活着,那个人就是我。
一个还不知道要走到什么地方,和一个什么样的人一起走的孩子。
也许我已经不是一个孩子了,也许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孩子,又或许,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孩子,我只是简单的活着,看着身边的人悲伤,于是偷偷掉了几滴眼泪,看着身边的人幸福,于是在黎明将至时分祈求他能更幸福。
那么我自己呢?
我不知道了。
我是真得不知道了,书还没有看完,明天也还没有来。
也许明天来的时候,我已经把这本书看完了,也许,有些书,本来就是没有结局,怎么都看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