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乐坛是混乱的、低迷的、疲软的、找不着北的一年。2004年刀郎热和SP热令大量热钱涌入乐坛,2005年乐坛甚至进入了资本时代;2005年,超女热引发的选秀文化又一次从外界刺激了乐坛,但到了2006年,一切都是冰火两重天:唱片不卖了,外资没有了,流行太难了,选秀太滥了……
乐坛似乎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就如同当年红军经历了湘江惨败之后一样,乐坛需要重新评估,需要集体智慧,需要新的出路,需要一次如同遵义会议一样的重要转折。而明天,近十年少有的最专业的一次乐坛大会将在北京召开。
无论是从单张唱片销量,一年发行唱片的总数,还是年度流行金曲数量等硬指标看,2006年的流行乐坛都是最惨淡的。从光线传媒音乐风云榜发布的数据上看,2006年,李宇春专辑50万张的发行量已经是第一了;而全年实际发行唱片的数量只有110张,比2005年少一半;去年给人最大的感觉是没有过硬的年度流行金曲、《千里之外》、《香水有毒》勉强可以算是流行度高的金曲,但《香水有毒》是2005年就开始传播,而《千里之外》的推出又有些太晚了。
除了这些硬指标外,流行乐坛还在环境上出现了很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的唱片体制在2006年丧失了权威与主导地位。一是传统唱片的发行量锐减;二是唱片体制的造星能力苍白,许多大牌歌手如那英、韩红、朴树、许巍、孙楠、杨坤等都无力发片,而影视明星和选秀新人,传统的通过唱片体制培养的新人几乎没有几位;三是唱片公司推出的歌曲与大众新的音乐口味脱节了,在无线音乐领域,这些歌曲都没有获得大量下载。
流行乐坛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音乐的价值观。大量在无线下载领域流行的歌曲被认为是音乐水平低下的口水歌,同时,一向为音乐人所珍视的专辑概念也遭到挑战。与国外单曲、专辑并重不同,一向没有单曲概念的中国却一下进入了“单曲”终结“专辑”的可怕阶段。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业内人士感到危机与困惑,甚至是有些惊恐、绝望。中国流行音乐到了四处都是出路,但又四面楚歌的奇怪时期。
从去年起,歌坛内部就有了召开各方会议,严肃地,从根源上去分析与梳理乐坛、集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在这一特殊时期共同克服问题,共同迎接挑战的呼声。就如同1993年,新兴媒体与新兴唱片公司一同利用MV文化、排行榜、包装等新理念,共同打造了一个新的流行音乐黄金阶段一样。
在明天的“振·兴——蒙牛酸酸乳音乐风云榜年度论坛”中,将就“中国流行乐坛专家会诊”、“媒体与歌手的合作和对抗”、“回归流行音乐的本质”、“中国特色的摇滚音乐发展模式”、“无线音乐能否拯救流行乐坛”、“中国流行乐坛的出路”等议题进行讨论。这次高峰会议包括太合麦田、华谊兄弟、EMI、华纳唱片、环球唱片、海蝶音乐的经理与高层,张亚东、汪峰、丁薇、高晓松等音乐人以及郝舫、王小峰、张有待等资深乐评人以及SP、发行界各类媒体人士参加。这将是近十年来最专业,也最有实际议题和实际意义的乐坛大会。(记者/地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