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桌台上看见关于张艺谋《十面埋伏》的评论。不由让我颇多感慨。
还在我小学的时候,接触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张艺谋的《红高粱》。那时候还不知道怎么样的去品味,到现在还只记得布满荧屏的红色和那首《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当然还有举国皆知的:《妈妈再爱我一次》。而到中学的时候接触了《地道战》、《柳堡镇的故事》、《英雄儿女》、《大决战》……这些战争故事片。欣赏这些电影给当时正在理解人生的我,注入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而到了高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西片的凶猛也如洪水猛兽一般倾注而来。对国产的电影也渐渐的失去了信心。好象拍出来的东西都是随波逐流,追随外国的风气,没有几部能反映出中国本土色彩的好电影来。而记忆中那些能引导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电影更是屈指可数。只注意吸引大牌明星加入、注重影片的票房,而对于影片的内容以及他的价值却考虑甚少。许多的东西可以说都是些垃圾文化。
《冷山》传的很火,在网上留心看了一下,近3个小时的电影,故事情节再简单不过,但是在荧屏上所体现出来的东西就有很多了,而留给大家去品味和思考的空间也出奇的大。至于故事中对美国南北战争的介绍、风土人情、人情世故、甚至是中国电影常研究的衣服、语言已经没有讨论的余地了。我想这就是大投资影片的大收入吧!不但直接收到火暴的票房、媒体的高度评价,还达到的以故事说理,教育大众的作用。我们可以想象父母在看电影之后教育孩子为什么要救回几近死亡的战友、为什么女主人对男主人公说:“只有猎枪”时,他无声的走出屋檐去淋雨、为什么……
故事虽小,道理却深。
回过头来再看看中国的电影。
《鼓惑仔》感情是教年轻一辈怎样用刀子去打天下,怎样做龙头老大,怎样夺得女孩子欢心和怎样去犯罪吧!
《卧虎藏龙》虚妄的想象,没有一点武术的美,墙上的轻点就能飞跃数十米,起跳和蓄势的动作都没有。而这个故事讲的是如何寻仇、如何夺宝、如何去处理好恋爱的关系……我想观众感官的先享受之后除了对那些轻功的疑惑还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大话西游》纯粹的网络文化,娱乐大众的垃圾文化。)不好意思,我自己还N喜欢!)将一些无聊的调侃附着《西游记》的笑话集合。不否定他的娱乐价值,而事实上这样的影片在我国已经是上好的娱乐性质影片了。
我说的这些无非是想说一下电影的文化到底应该体现在那里:是票房?是花费巨资?是大牌明星的加入?是特技的引入?还是需要影片在争取票房的同时能在大家的心里留下点什么呢?
大家想一下《妈妈再爱我一次》当时举国上下是什么样的反映?《庐山恋》?现在都还记忆犹新的经典剧照。甚至是《三大战役》。
其次想说一下青少年电影的欠缺。
当然,现在我们不可能还去提倡拍一些《小兵张嘎》这样的故事来教育和影响我们的下一代,但是拍些《我的野蛮女友》又如何呢?讲述野蛮中的可爱,年轻人内心里面现实的东西,当然这样的野蛮可不是去动刀子学郑浩南砍人。拍些《狮子王》又如何?《花木兰》?学会怎样成为强者,怎样去坚定信念。或许《色即是空》也不错。需要的是理解和思考。
我们的国家有我们自己的文化,有无数的素材提供给这些大腕取材,难道泱泱大国,5000年的文化找不到拍电影的好素材吗?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郭靖也是个很好的题材。反映中国八十年代农村人生活的《平凡的世界》也是能吸引大家眼球,让大家思考的好题材。甚至是枯燥的去拍历史记录片。只要找好故事的重心,加入虚构的情节,难道不能成就大片的效应?反映现代社会腐败的影片?反映当代社会人群生活的片子?……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