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在F-15J翼下的AAM5导弹
914号F-15J翼下挂载两枚AAM5
可与AAM-5配套使用的新头盔
张洋老大在兵知上《战斗机背后的国力差别》一文中提到:
所以说做工程应该根据要实现的目标来选择首选和备选技术,同时要看到我做的东西最后整体上要满足什么要求,不要因为有了某个技术我就一定要用。日本的AAM-5新型近距弹可能也是个例子。它的布局跟德国的IRIS-T差不多,但弹体更细长,这样做很可能是为了在保持近界性能的同时打远点,也就是打算结合IRIS-T和英国AS-RAAM的特点。但德国和英国的这两个弹,为什么要采用各自的设计思想,都是经过严格论证的。比如德国的BGT公司在做了论证和仿真后认为,近距弹增大远界只会与中距弹的攻击区近界重叠,并不能使战斗机在从超视距空战到格斗的过程中,提高对敌方目标的杀伤率,但是进一步提高近界性能就可以。IRIS-T就是在这样的思想下研制出来的。所以,AAM-5这种兼顾的做法,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接近IRIS-T和ASRAAM,并不好下结论,这样做的效费比,甚至在实际空战中的有效性都还不好说。成像导引头的好处是能大幅度增加导引头对目标的迎头作用距离,并具有良好的抗各种红外干扰的能力,能更好地抑制背景干扰,提高识别概率和命中精度。成像制导方式可以直接获取目标外形或基本结构,能可靠地确认目标,并在不断接近目标过程中识别目标要害部位,结合新一代定向引战技术给目标以致命打击。
线列扫描成像需要一套摆动或旋转式反射镜对景物扫描进行扫描的机构和专门的电子处理设备,制导精确度及目标截获分辨率、信噪比介于凝视成像和单点之间,不足之处是虚警率和重量体积都要比凝视成像的要高。但考虑到线列扫描成像则具有难度小、成本低的优点,它对暂时尚未大规模应用凝视成像头的国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日本从2005年开始为F-2A/B战斗机集成AAM-5近程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及相配的头盔瞄准具。我军的新一代格斗弹型号尚无官方的公开消息,但对新一代格斗弹从其所需技术入手,通过国内公开的消息,或许可以窥其一斑。
公开的报道已经指出PL9和PL8的新型号已经实现了多元探测并且已经装备了部队,另外2004年洛阳光电公开展出了128*128的锑化铟成像头:
另外这个是螃蟹老大上次说的中国下一代格斗弹和中距弹:
大家都知道这是欧洲的流星和德国IRIS-T,大螃蟹之所以用这么耸人听闻的题目,意思是很明显的:我们的下一代空空弹就是这个样子的。具体可参考这个帖:
我空军下一代近距格斗弹会是啥样?
德国IRIS-T、我军PL-XX、日本AAM5的外观和气动布局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这显然是有原因的,一个是减重增效,减重就是诸如导弹结构优化设计利用新的高比冲燃料之类,减阻则使得相同射程时对燃料需求减少,这也可以达到减重的效果。把常规弹翼变成长条,一是为了缩小横向尺寸以实现导弹的内挂和外挂要求,同时还能提高导弹的隐身性。另外新导弹导引头视场增大,气动性能优异,导弹控制力的产生越来越依靠弹体本身和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而不是气动升力面,所以欧洲还有新型空空导弹是没有弹翼的——题外话。
鉴于日本在AAM4上的表现,我对AAM5的发动机也不感冒,它早期的导弹是仿制响尾蛇加以改进,AAM4是麻雀的发动机加自己的脑袋,不管AAM5的发动机技术来自何处,它总不会超过德国的水平太多。
空空弹设计的技术准则在相同技术水平的国家之间是没什么本质区别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各自不同的的需求和取舍。比IRIS-T长出来的那一节该如何让日本人在相同结构设计水平相同材料技术的前提下既保持机动性不变又可以增加射程,同时让导弹在剧烈的转弯时不至于散架?
AAM5要到进入空自服役还需要一段时间,中国的新一代导弹也是一样,洛阳光电已经展出的凝视头说明我们开始的时间并不晚,而且在关键技术上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但元器件生产加工的质量和规模则要联系进行大量生产的成本来综合权衡的。用以往研制霹雳八霹雳九的改型的速度来推断,我们的新一代导弹要进入现役也就是两三年内的事情,所以就算AAM5今天就开始正式服役了,其综合性能也不见得比我们的新一代要好,相反倒是可能比我们的差些。到头来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它一边小批量生产AAM5,一边从美国进口AIM-9X,这大概就是所谓“岛国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