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达 杨清刚 特约通讯员 程永亮
今天,记者在南京军区某师所属某团看到这样一段对抗演练录像:“中军帐”里,只见“蓝军”分队指挥官手拿手持机,轻点键盘,向指挥部发送一条短信,部队位置瞬间在电子地图上精确定位,电波载着“红蓝”双方坐标方位、作战计划和文书实时传输给炮兵分队,在短短数秒内兵种间便完成火力协同……团长胡卫宏介绍说:“战地短信只是我们在技术手段层面的创新和探索,而它却带来指挥方式等无形因素的变革。”
作为总部的试点单位,该师近年来不仅顺利完成所有新型武器装备的试训任务,还创新了一批战法训法,在历次的考核检验中成绩优异,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装备更新与战斗力提升为啥能够实现同步?”当记者询问师参谋长张平浔时,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师炮兵团与步兵分队组织一场信息化背景下的联合进攻演练,任务下达后,团领导意识到,传统的指挥方式进入这一战场环境后,指挥效率低下、兵种协同性差,很难达成作战目的。他们试图打破沿袭多年的战斗力编成模式,启用新研制的“战术指挥系统”,探索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网络集成训练,果然使作战各要素实现了动态联合和主动协同,演练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总结讲评会上,张平浔说:“武器装备发展与战法创新是良性互动的过程,信息化战争必然要有与其相应的战法,推进训练转变不能仅停留在有形的技术层面上,更要重视推进训练观念、训法战法等无形因素的转变。”
党委会上,师政委盛炳荣语重心长地谈到:“过去我们在训练上有思想误区,以为更换了武器装备就等于完成了训练转变;还有的同志畏首畏尾,不敢把改革的步伐向指挥流程、编制编组等深层次领域延伸。眼界能力有限,收效自然不大。”
“把训练转变引向深层次”这一新观念的确立,犹如树立起一个航标,引领该师不断探索训练转变的新领域。过去,师里派遣车辆都要靠人工填写单子,逐层审批,费时费力效率低。这表面上看只是技术手段的滞后,但实质上却折射出管理理念的差异。为加速改革装备管理手段,装甲团依托营区局域网,开发出“车辆管理系统”,只需网上轻点鼠标,就可完成派车手续,而且全团的车辆状况一目了然。团长顾学谅说:“管理机制改革使装备快速拉动能力显著提高,装备保障方式更加趋向精确化。”
“调整编制、改革编组也是提高战斗力的有效杠杆。”随着师党委“一班人”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一群多样化、小型化的战斗分队活跃在演兵场。师领导由此悟出一个道理:训练中深层次因素的转变不可小看。从有形到无形,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指挥方式的与时俱进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发展,必将拉动该师军事训练迈向全新的领域,推动训练转变朝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化方向发展。(本报福州5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