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馆爆满说明什么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6-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前不久,北京市天文馆免费开放,吸引上千群众前来观看土星和木星。由于准备的望远镜只有两架,参观的人又太多,导致场面一度失控。

天文馆爆满,充分反映出民众的“科学饥渴”。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可是,这些增长的经费绝大部分被用于科技研究和试验,在科普方面的投入并没有水涨船高。“科研”与“科普”投入比例的失衡,是公众出现“科学饥渴”的重要原因。

在发达国家,从学校到城市社区,都建有完备的科普活动场所,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了解科学知识的需要。而我国的绝大部分实验室、观测站、博物馆都集中在大城市,集中在科研机构、重点大学里,很少对普通百姓开放。

北京市天文馆免费开放的做法是很好的尝试,像这样向群众敞开大门的科普场所,还应该多一些才好。

袁晨光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