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在未来8年内分阶段实施“指南针计划”,挖掘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科学价值,以促进国家自主创新和文化遗产保护。6月1日,国家文物局发文正式启动“指南针计划”专项的农业、医学、水利等10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根据《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南针计划”是以实证中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为工作对象,组织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力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农业、医学及诊治保健器材、水利、交通设施与交通工具、营造与人居环境、材料与加工、纺织及工具等领域的系列文化遗产专项调查,进行古代发明创造的整理与研究,以及博物馆展示理论、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工作。
通过实施“指南针计划”,树立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科学地位,深入挖掘实证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科学价值,促进国家自主创新和文化遗产保护,增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这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继承和弘扬民族创新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据介绍,“指南针计划”将分三阶段实施,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系统地掌握具有重大意义的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基本概况。推出一批系列反映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陈列展览、实物复原模型、虚拟现实复原模型、科普著作和数字影视作品,建立“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国家级名录”、中国古代发明创造门户网站、古代发明创造科学教育基地、设立若干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原生态保护区,以提升公众对祖国珍贵文化遗产科学价值的认识,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和展示水平的整体提高。(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