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鑫诺三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 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新华网北京6月1日电(记者孙彦新)星河灿烂的浩瀚太空,见证了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力更生、不懈奋斗的辉煌历程。
2007年6月1日零时08分,一枚长征火箭托举“鑫诺三号”通信卫星奔向太空,这是自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以来,长征系列火箭的整整第100次飞行。
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到中国航天员两度飞天,从成功发射28颗国外制造的卫星到首次出口整颗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的一次次壮美腾飞,让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一个个历史性跨越。
对于自强不息的中国航天人,每一次跨越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脚步将更快更远:探月计划,建立空间站,飞向火星……
夜空中,火箭留下的那道完美弧线,正是航天人新的长征的起跑线。
“长征”托举中国迈入航天大国行列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戈壁深处发射升空,火箭橘红色的尾焰上方,人们看到鲜明的标志:“长征”。
这枚被命名为“长征一号”的运载火箭,让《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也让中国航天的大幕隆重开启。
按下“长征一号”点火按钮的胡世祥回忆说:“美国、苏联等国相继发射人造卫星从而宣告人类太空时代到来时,大家都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尽管当时国家十分困难,外国专家又在关键时刻撤走,但中国人要自强的强大力量,使中国航天更快地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
37年,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却是中国航天事业永恒的辉煌——
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载荷到发射载人飞船,中国自主研制的12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发射各种轨道的空间飞行器的能力。
有了长征系列火箭的托举,太空迎来了属于中国的璀璨群星。我国先后发射升空的70余颗卫星,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通信、气象预报、国土普查、海洋观测、导航定位、防灾减灾、远程教育、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了长征系列火箭的托举,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得以实现。飞船返回地球后,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说,中国的火箭和飞船安全舒适,我们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有了长征系列火箭的托举,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倍增。航天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群体性的崛起,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整体跃升。
随着长征火箭越飞越高,中国拥有了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发射场,航天器测试发射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并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为了满足长征火箭更高更远的需求,过去只能同时监控十几颗卫星的测控网,今天已经发展到可从容应对几十个乃至上百个航天器的测控管理,并已形成了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为中枢,以十多个固定台站、活动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为骨干的现代化综合测控网。
历数“长征”历程,纵览国际航天。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朱毅麟说,中国,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世界航天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