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李向群生前所在的某部侦察营,连续4年在上级侦察比武中获得总分和单项双第一,连续4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营”和先进营党委。该营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稳步求发展,在强化基础训练、培养战斗精神上下功夫,部队战斗力快速提高。他们的做法为搞好侦察特种分队训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总部一位首长看了他们的汇报表演后赞不绝口,称他们堪称“八桂雄鹰”,是全军侦察部队的样板。
资料图:装备精良的解放军侦察兵
练就三栖硬功 胜任全天候作战
寒冬,桂北某地,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实兵对抗演习正在进行。随着3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在我航空火力支援下,只见“红”军一架武装直升机低空飞行,巧妙地避开“敌”雷达监视,悄悄抵近“敌”指挥部,面涂迷彩的13名全副武装的侦察兵沿滑绳迅速着陆,急扑“敌”指挥要害部位。仅几分钟时间,在硝烟弥漫中,破袭成功,使“敌”指挥部陷入瘫痪。与此同时,另一支侦察小分队,借助山岳丛林等地物的隐蔽,神不知鬼不觉地对“敌”电子对抗分队实施破袭后,利用空中飞行器对“敌”占区实施侦察,及时把“敌”部署及方位通过战场电视准确无误地传给我方指挥部。
这支神出鬼没的部队就是有“八桂雄鹰”之称的李向群生前所在部队侦察营。
在侦察营,官兵个个能熟练使用数种武器。半数官兵能熟练驾驶各种装备车辆,人人都能掌握万米泅渡和海底潜行技能,经上级考核和参加实兵实装演习检验,这个侦察营已经具备了陆上渗透、空中快速机动、“三栖”侦察作战的应急机动作战能力。多地域、全天候作战能力的转变,使官兵们能在复杂地形、特殊气候下顺利执行各项侦察作战任务。侦察兵们不仅能在风急浪高的江河、湖泊、海上连续泅渡数小时,还能在水中潜泳,完成水上攻击、水下爆破、驾驶舟艇等任务。
为练就野战环境下走、打、吃、住、藏的生存本领,他们每年都安排时间把部队拉到野外驻训,驻训期间完成一次野战生存训练。官兵们不仅要学会检验水质是否有毒,识别植物可否食用,还要学会抗击猛兽袭击等生存技能。
每次野战生存训练,侦察兵要全副武装,负重30多公斤,7天7夜之内在复杂地域行军数百公里,同时完成特种射击、敌情侦察和穿越敌人封锁线等20项战斗课目的训练。沿途野草、藤蔓、荆棘密布,猛兽、毒蛇、蜈蚣出没,侦察兵每天在荆棘丛林中穿行,日夜兼程,风雨无阻。7天时间自带的干粮只能吃2天(有时就只有一块压缩饼干),其它5天靠自己生存,蚂蚁、野鼠、蛇、野菜、野果等便成了侦察兵的“盘中餐”。
侦察兵在执行任务时,随时会面临各种特殊的考验。一次,先遣队员突破封锁,到达某高地时,先遣队员报告前方出现一条8米宽的山涧,涧下黑黝黝,深不可测,前进受阻。“搭绳梯”许营长一声令下。班长岩俄抛出一条绳索,挂在对面树干上,只见他略一助跑,用力一蹬,人落在对面悬崖上,脚下几块碎石滚下山涧。岩俄重新把绳索拴牢,把另一头丢向对面,待这头也拴好后,官兵们顺着绳索悬空爬过对面。
只要一声令下,随时能够出征,排除万难也能完成任务,这就是侦察营的真实写照。
个个身怀绝技 人人出手不凡
在刺耳的警笛声中,一场营救人质的演练开始了。只见6名侦察兵分乘两辆吉普车扑向一幢5层大楼。侦察兵翻身下车,两名战士正面进行攻心喊话,其他人员悄悄迁回到大楼侧面,利用楼层的水管和阳台,“嗖嗖”几下攀到楼顶,顺势垂下两条绳索,两名战士破窗而入,几乎同时,“呼‘的一声,歹徒应声倒下,而惊魂未定的人质却安然无恙。
资料图:身着迷彩装的解放军侦察兵曾参加过“猎人”集训的排长赵乾是有名的“神枪手”,在射击场上,模拟施放的硝烟弥漫着,400米外的移动靶在烟雾忽隐忽现。只见赵乾带着一个侦察班飞速跃进到射击地线,卧倒、出枪、上膛,“叭、叭、叭……”一阵激烈的枪声响过,16个靶子全被击中倒地,前后仅用了1分30秒。
这还不算难的。难的还是近年来新增加的训练课目:乘舟海上对岸射击。每年,侦察营都要拉到生疏海域,在狂风巨浪中,一叶小舟,一名操舟手,两名射手,或蹲或站,2分钟内7发子弹,50米外岸滩上7个直径20厘米的气球随风飘舞。在去年的侦察大比武中,赵乾在1分钟内一口气打破了一直由他保持的5个气球的记录。
还有更精彩的是能在50公里时速的汽车一准确击中200米外的人形靶,从30米外将手榴弹准确投进小汽车的窗户等等。他们平时训练投手榴弹不光练投得远,更练投得准。开始时是在50米外地上划一个直径1米的圆圈,必须把每一枚手榴弹投在圆圈内。近年来,他们每年都要在大海边集中训练3个月。这个营提出“打仗需要5000米,训练必须10000米的特殊训练法则。
他们把训练大纲上规定的每周2到3次的5公里越野增加到每天一次10公里;把5000米赤膊游泳、3000米武装泅渡分别提高 到10000米和5000米。
在侦察营,无论是营长、教导员,还是文书,首先都得是一名合格的侦察兵。即使炊事员也不例外,“伙头军”出身的二连司务长赖真奎,不但自己能够操枪弄炮、率领连队炊事员参加全营军事比武,居然夺得团体第三名,令战斗班排吃惊不小。
踏上科技风火轮 练就耳聪目明硬功
现代战争不仅是身体素质的较量,更是智能的比拼。侦察营官兵在练就擒拿格斗捕俘泅渡等十八般武艺的同时,大力开展科技练兵,积极探索高技术战争中的战场侦察侦察硬功,熟练掌握现代侦察手段。
资料图:解放军两栖侦察兵乘冲锋舟突击
桂北山区,地面铁流滚滚,炮火撼岳,空中战机呼啸,撕裂苍穹。指挥所内,身着戎装的参谋干事奔波穿梭,文电情报往来不断。一场由军区组织的师级规模实兵检验性对抗演习激战正酣。
“红军”某部前沿指挥所,部队长和政委在一幅巨大的电子屏幕前,全神贯注地观看从“敌后”实时传输的一幅又一幅图像。“蓝军”防御地域的地形地物、兵力布署、火力配系尽显其中。详细明了的“敌情”,为他们定下战斗决心,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为准确掌握“蓝军”防御地域的情况,连长肖晓蕾带领战士们攀树爬崖,穿山越涧,踏着泥泞的山路、穿梭在群山峻岭之间。他们绕过 “蓝”军警戒线,与其反侦察小组巧妙周旋,终于发现了预定演习场。他们隐蔽在一个距离适宜、隐蔽性好的制高点迅速架设战场电视,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指挥部的触角布设到 “蓝”军的眼皮底下。半小时不到,5路42个机位的战场电视网开始正式运转,整个战场的实况“蓝军”主要防御方向上的地形地物以及兵力部署、火力配系,随着声声电波,通过中继站清晰地传回指挥所,为红军的胜利赢得了先机。
侦察分队乘胜追击,悄然出现在“蓝军”前沿指挥所。出其不意的突击,使“蓝军”指挥系统顿时瘫痪,失去指挥的“蓝军”防御部队立即陷入混乱。
在这次演习中,侦察营官兵还成功地完成了对“蓝军”防御阵地的野战照相侦察和快速冲洗任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这次演习中,侦察营官兵风流尽显,源于他们在科技练兵中学习高科技,掌握新装备,苦练基本功。这个侦察营是成立才四年,组建之初,即确定了战士由体能型向智能型转变、军官由技能型向战术型转变、指挥员由单一思维型向综合思维型转变的思想。
为练就高技术战争中的战场侦察硬功,营党委要求官兵在熟练掌握先进侦察仪器的同时,强化武装侦察,让传统侦察手段与现代侦察手段并举。
为适应训练需要,侦察营建立了高科技学习室、计算机网络中心、指挥自动化局域网等。如今,计算机、电工学、电子电路、遥感气象等高新学科列入了每一名官兵的学习日程。侦察营官兵要在一年时间内学完《电子电路》、《计算机知识》、《现代高科技装备》等课程;第二年,人人都要掌握无线电遥控、卫星定位、计算机控制、航空判读等30多项专业技能。每个侦察兵要学会驾驶各种机动车辆;掌握数种轻武器,完成在雨、雪、雾、风,丛林等特种气候和地域下的射击训练。会简单英语对话;能掌握3种以上地方方言。在侦察营, “没有科技知识的兵,算不上特种兵”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未来战争是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战争,仅靠强健的体魄和无畏的精神未必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侦察营官兵岂能走在别人后面”,满怀着蓬勃的职业激情,该营官兵积极把高科技手段运用到作战的实践中,让新时期的特种兵踏上科技风火轮。
如今战场电视和传感系统,取代了侦察兵脖子上的望远镜。利用先进的红外夜视系统、热成像仪等设备,不管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还是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都能准确地找出敌人的方位和行动方向。情报处理系统一声不响,将战场部署情况展现在身后几百公里外指挥所的电子屏幕上,纵览天地之间敌我态势在车辆斗室之间瞬间可完成。
该营还认真研究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战例,根据新装备的特点和性能,设计了山地丛林作战、海岛抢滩作战、空降破袭作战等20多个复杂的战术课题、探索出了10多种动用新装备克敌制机的新战法。
为适应执行任务“快节奏”需要,侦察营官兵们积极探索衣食住行保障向高科技转换方法。如今,昔日背的“干粮”改成了携带高集成、高热量、高蛋白的“高能食品”;过去的“埋锅造饭”变成了使用快速多能加热杯加热;以往靠挖猫耳洞睡觉变成了睡轻便保暖睡袋。他们还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在恢复体能、防卫防病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
现代侦察手段使侦察营的官兵如虎添翼,他们时刻准备着,只要祖国一声召唤,便履行自己所担负的神圣使命。(顾成祥 刘常山 田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