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军区某部千里机动演练不用技术“拐杖”

王朝家有宠物·作者佚名  2007-06-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本报济南6月14日电 晏晨光、特约记者张乡林报道:昨天上午,从中原某训练基地演练归来的济南军区某部官兵,征尘未洗就一头扎进训练场,针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展开新一轮针对性训练。该部领导告诉记者:“此次演练不请专家‘护航’,装备全部自行保障,部队经受了锻炼,部队作战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前不久,该部接到上级通知:近期将全员额全装备开赴千里之外的某训练基地参演,去年新列装装备也要全部“登场”。对此,一些官兵心里一时没了底:“新装备配发时间短,训练尚处在摸索阶段,加之价格昂贵,万一演砸了或损坏装备怎么办?”此时,得知消息的装备生产厂家主动打来了电话,表示愿派技术专家随队保障。不料,厂家的一番好意,却被部队领导婉拒了。

“没有厂家保驾,就不敢让新装备上战场吗?”党委会上,“一班人”达成共识:部队新装备越来越多,如果不丢掉“拐杖”,怎么上战场打仗?要适应未来战场需要,提高新装备作战能力,就必须强化自我保障能力。

此前,该部曾与厂方协调,选送20多名官兵到厂家学习培训,带回大量技术资料和维修方案。同时,他们充分发挥接装培训人员的技术优势,迅速在部队成立了一支新装备训练指导小组和战法训法研究小组,坚持边训练边摸索边总结,编写出新装备训练教案,培养了一批新装备维修人才。在此基础上,他们把新装备拉到野外,设置复杂情况,按作战编成打破建制,提高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快速反应和装备保障能力。

演练如期而至。尽管新装备保障队伍全是清一色的“自己人”,但该部官兵充分发挥新装备优势,在千里机动演练中,多次给“对手”制造麻烦。通过演练,官兵们还发现了新装备设计中存在的几个技术缺陷,摸索总结了一批训法战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