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化妆品安全,2006年可谓是“多事之秋”。7月,天骥公司生产的“葡萄籽抗敏平抚液晶”含地塞米松,属禁用物质;9月,宝洁SK-Ⅱ9种化妆品被检出含铬、钕违禁物质;接着,倩碧、兰蔻、迪奥、雅诗兰黛国际品牌也纷纷卷入铬、钕风波;11月,一种号称美国进口的“博利奥膜力洗斑祛斑液”引起消费者严重不良反应……
前车可鉴,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版《化妆品卫生规范》,在原材料方面的规定更细更严格,化妆品原料备案体系也在建立中。原料,必将成为今后化妆品行业监管的重点。
速效乎?见笑乎?
知名品牌尚且在原料上频频栽跟头,那些不知名甚至是“三无”的化妆品,质量就更难有保障,正因为如此,美容类投诉始终是我市“12315”的热点。
说起受理过的美容投诉,一位老消协工作者一口气举了10多个例子:殷女士相信美容院能“一次性祛斑”,掏了1700元,接受了祛斑手术,手术后,鼻子两侧的面颊部位仍是“重灾区”,而且,雀斑的颜色比手术前还要深!听信了广告的宣传,叶女士兴冲冲买了瓶养颜祛斑霜,当晚用后,眼睛有点疼,几天后,脸越来越肿,发展到后来,脸胀得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刘小姐花5000元重金治疗粉刺,按协议,一个疗程为2个月,无效退款;可疗程结束后,粉刺更严重了,无效退款也成了一句空话……
夸张成行规
记者曾采访过几位深受“美容”之害的消费者,有些甚至已屡次上当,但只要经营者换个名目,换套说辞,马上就脑筋一热,看不清真相。对她们而言,“三天改变肤色,一周容光焕发”、“韩式去皱,抚平岁月的年轮”这些“过头话”具有永恒的吸引力,效果究竟有几分,对身体有多少伤害,不在考虑之列。
对某些消费者的不理智,一位业内人士显得很无奈。“有些顾客听惯了‘速效’神话,经常问什么产品见效快、做几次能见效?对见效慢的正规产品根本不屑一顾,还称其他美容院的产品效果神奇,价格还便宜。”其实,短期内效果显著的产品多半都加入了激素、铅汞等“功效成分”,但消费者对此一无所知。
为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一些美容院在宣传上大做文章;宣传越是没边没沿,消费者对“速效”的期待也就越高。恶性循环之下,美容业夸张成风。
新规定规范市场
针对目前化妆品行业普遍的产品安全卫生不规范情况,国家今年7月1日即将正式实施《化妆品卫生规范》。根据欧盟《化妆品卫生规程》,禁限用物质名单中新增加了790种禁用物质,现共有禁用物质1286种,化妆品原料备案体系也在建立当中。与此同时,新增禁用成分的6个检验标准也将于年内完成,并将申报国家标准。
关于这个新规定的实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规定的实施,不管是对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识,还是对提高企业产品生产的安全卫生,都会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市消协有关专家则表示,由于检测手段落后,新规范虽将禁限物质种类增加到1286种,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落实。因此,《规范》出台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化妆品行业法律意识的进步,但如何把相关监管落到实处,可能是《规范》未来实施的最大考验。 (来源: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