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博会在稀稀落落中落下了帷幕,在这样的一个化妆品消费旺季,与以往人声鼎沸、客商云集的情形不同的是,本届美博会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理性,绝有赢家的喝彩,只有落寞的背影。在许多厂商眼里,美博会繁华褪尽、满地沧桑,已经走到了尽头。
参展的没参展的、做厂家的做经销商的,事后免不了都会对美博会口诛笔伐一番,厂家怪参展费用太高客户太少,客户怪没有好产品白白浪费时间,某些品牌投入巨资参展却颗粒无收,只好咬牙切齿大呼上当,总而言之,种种不是都与美博会脱不了干系,换句话来说,都是美博会惹的祸。
不容否认,与前几年的辉煌相比,如今的美博会在影号召力、人流量、成交量方面可谓江河日下,尤其是这届的表现更令人大跌眼镜:许多精心装修的展位门可罗雀,参观客户仿佛集体蒸发。不过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说句公道话,倘若把一切责任归结于美博会,不仅未免有失偏颇,更有几分幼稚。套句老歌词来说,“山哟还是那座山,人哟还是那个人”,同样的,美博会还是那个美博会,唯一不同的是行业的生态系统和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行业生态环境来看,2006年美容行业频遭曝光、国家对化妆品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导致整个行业的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原本就脆弱的生态链受到致命的影响:首先是处于最终端的消费者消费信心缺失,直接导致美容院销售乏力,然后影响到代理商货流不畅,最终的结果是上游厂家面临业绩滑坡甚至经营上难以为继。不独国内企业如此,一些曾经傲视群雄的国际知名品牌如SKⅡ、倩碧、雅诗兰黛等等都无一幸免,在政府职能部门严厉监管之下,或遭诉讼赔偿、或遭清理撤柜,乃至被迫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因此,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即使是举办了十多年的美博会这种行业盛会,也再难以发挥它的交易平台作用。
从市场环境来看,洗牌格局已经形成。许多年来,我们一直在高喊未来三五年内行业必将重新洗牌,事实上,洗牌动作已经在不经意中悄然完成。首先,是美容院亏损面逐年扩大,根据一些数据表明,2006年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美容院盈利,而这些盈利的美容院大多数经历了市场的洗礼,凭借多年来在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在激烈的商战中沉淀了下来,最终占据了绝大多数顾客份额;其次,代理商之间洗牌加剧,结果是利润越来越薄,浙江某知名代理商拥有上千家网络,2005年销售做到了4000万,纯利润却只有5%;至于新生代理商,不仅要面对利润越来越薄的事实,更要面临大代理商的打压,在拓展网络上难于上青天;最后,厂家或品牌之间的较量胜负已分,有实力有网络的优质客户资源日益集中在少数一线企业或一线品牌手中,如安婕妤、华新、创美时、雅丽思、美素等等,由于这些企业一直以来市场表现强劲,终端运作良好,一旦有新品出现必然成为代理商和美容院首选品牌,合作起来客户忠诚度也较高;其它二线企业如汉芳、大方泳嘉、宝宣、萱姿等因其强劲的市场潜力,早在美博会前就成为许多代理商竞相追逐的目标;至于一些三线品牌,由于品牌影响力尚未形成,客户更多的是对其观望、徘徊、犹豫――显然易见的一个道理:选择市场表现良好的品牌总比选择默默无闻的品牌风险要少,除非有特别卖点或概念新奇的产品能够满足代理商或美容院求新求异或追逐暴利的需求。例如本次展出的“圣葆莲”,姑且不论实际品质如何,仅凭借其首次宣导的“无油配方”概念就赚足了眼球,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届美博会唯一的亮点和赢家。
话又说回来,前面说过,美博会还是那个美博会:多年来参展形式一成不变,宣传手段墨守成规,服务意识滞后不前,各种费用居高不下,所有这一切也造成了厂商客户的不满而日益流失。因此,美博会要长久发展,一方面需要组织方与时俱进,在形式上、宣传上、服务上乃至价格上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参展商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指望靠一次美博会就能咸鱼翻身或者一鸣惊人。
如同美博会的繁华褪尽,目前的美容市场现出的虽是满地沧桑,却还原了市场的自然本色,从行业的良性发展来看未尝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这是因为,“大浪淘沙始见金”,市场规律开始发挥作用,从喧嚣热闹回归到理性平静,从繁华似锦到尘埃落定,任何行业终将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只有当美博会不再成为厂商间实现交易的唯一手段,我们方可以说真正迎来了美容行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