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2日电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密度大,是我国建筑节能的重点。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面积不到建筑总面积的10%,但其能耗(采暖除外)已超过总电耗的30%。然而,每座建筑往往只有1—3块收费电表,甚至存在两个单位共用一块电表的现象,从中获取的信息无法为节能提供基础数据。今天,“大型公共建筑电耗分项计量与实时分析系统”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成为国内外首个成熟运行的相关系统。
由清华大学江亿院士主持、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开发的这个系统已在10座大型公共建筑中得到应用,实现了对分项电耗数据稳定持续的实时获取、传输、存储和分析。相当于节能监管的“听诊器”和“显示器”。通过对分项计量获得的用电数据深入挖掘,编写数据分析软件,校检数据可靠性和正确性,提出横向对比、纵向层层深入剖析的方法,在实际工程案例可以准确找到大型公共建筑中的能耗浪费和节能潜力,评判管理或技术措施的实际节能效果,例如,系统发现某办公楼的空调箱风机从未关闭过,该办公楼按照项目组的建议改善了管理,仅三周内就节电13700度。
由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认为,该系统在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获取技术、能耗数据传输技术、能耗数据库与软件、能耗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四个领域形成关键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系统对于研究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特点、进行用电监管、开展节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掌握我国用电负荷密度的系统的基础数据,改变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参照国外数据进行相关设计的现状,建议主管部门尽快推广。
记者 罗晖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