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俄罗斯的默许,科索沃能从塞尔维亚独立吗?如果中国不表示出积极的意愿,达尔富尔的悲剧能从人道主义和政治上得以解决吗?这两大危机并没有什么共同点,但它们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会不会使用否决权。
把俄罗斯和中国阻挠重大国际动议的能力做比较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但它却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途径来理解美国全球势力相对衰落所直接导致的当今国际秩序的变革。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东混乱局势的加剧对俄罗斯和中国来说既有机遇又有风险,因为这将迫使他们明确自己想要发挥的作用以及想在世界上营造的形象。
关键的问题是:现在俄罗斯是不是正在朝“错误的方向”大步迈进?而中国却在“正确的方向”上踱着“小碎步”前行?
从表面上看,当俄罗斯和中国都自豪地宣称自己“回到了”世界舞台时,他们给人的印象是他们正在追求同样的目标。但对这两个国家来说,这种自我夸耀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中国重拾自信
对中国这个极端自信的国家而言,“回来”就意味着。一个在世界舞台上沉寂了两个多世纪的国家重新回到了曾经的世界中心位置。毕竟。在18世纪末的时侯,中国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制成品生产国,而且它认为自己是全世界,或者至少是亚洲的文明中心。
中国重拾自信是基于它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而且这种成就不是依靠自然资源,而是通过生产力和创造力取得的。不管存在多么巨大的政治、社会或经济压力,中国总是有一种“利好”因素,一种进步的感觉,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更将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时刻,等于向世界宣布这个国家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
如果不算台湾问题。中国对自己在世界秩序的演变中目前的实力还是感到满意的——作为一个耐心的参与者,它可以合理合法地行动,并且被公认为世界第二超级大国。
俄罗斯的自恋
相比之下,俄罗斯人对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仍感到不那么安全。俄罗斯最近在八国峰会前夕惊人的“修正主义”举动表明了虎里姆林宫“不满足”的本性。由于他们知道自己在实力上稍逊一筹,尤其是在人口和经济方面,俄罗斯人觉得他们还应该再“多做”些什么。对他们而言,说“俄罗斯回来了”意味着耻辱的叶利钦时代已经结束,他们现在必须得到平等的待遇,尤其是美国方面的平等对待。
俄罗斯人怀念的并不是冷战,而是冷战结束时他们所失去的国际地位。鉴于美国现在已经不是没有战略对手的“超级霸主”了,俄罗斯重拾了“超级大国”的自我感觉,但是这与事实并不一定相符。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俄罗斯人并没有创造出经济财富,而只是开发了他们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此外,他们也不像中国人那样总是对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充满自信。由于在文化和政治上处于亚欧交界点,再加上他们在对过去和未来的解读中深受一种悲观而自恋的直觉影响,因此俄罗斯人现在表现得像一个“修正主义”大国也并不奇怪。
在对内心地位不满的情况下,俄罗斯人很自然会希望通过改变来让自己感到更安全和自豪。就在不到20年前,捷克和波兰还是属于他们的势力范围,因此俄罗斯人无法接受美国在那里单方面设立安全体系也是可以理解的。
区别对待
当然,西方人,尤其是欧洲人在对俄罗斯和中国的评价上可能会有一些区别对待。“我们”对中国的要求一般不像对俄罗斯要求那么高,因为我们还是更愿把俄罗斯看作“欧洲国家”(至少是在文化上)。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所表现出的行动暴力和言语挑衅文化让我们深感不安,而对于中国的一些错误做法,我们在评判时的态度即使不能算漠不关心地是带有更远的距离感。
然而,一旦中东局势恶化迫使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都要担当起集体责任,那时俄罗斯与中国的差异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大了。美国在从加沙到喀布尔各处的处境都日渐艰难,这确实给俄罗斯和中国都提供了可利用的机会;不过,一旦局势恶化到了威胁整个地区稳定的时候,那情况又另当别论了。
确实,中东局势的恶化可能会对俄罗斯和中国有一种约束力,迫使他们从自己对世界秩序起到积极和稳定作用的能力,而不是相对于西方来说的全球“阻扰价值”上来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