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沟桥事变”纪念日到来之际,中日关系又被提上了国际社会讨论的中心话题。针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美国国会就慰安妇问题的决议不做理睬的强硬态度,就中日关系的走向问题,德国之声记者采访了德国全球和区域问题研究所亚洲问题研究室研究员酒枝龙马(日裔)。
德国之声:日本国内怎么对待参拜靖国神社这个问题?
酒枝龙马:参拜靖国神社这个话题在日本内部也引起了不少争议。一方面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这种行为不妥;但是也有一些社会力量支持这一行为,认为日本的首相和其他政界高层有权利参拜战争死难者。也有些人认为应该把这个问题冷处理。
德国之声:您认为部分日本国民支持参拜靖国神社的原因是什么?
酒枝龙马:当然,一方面可以说,去靖国神社或是佛教寺庙祭拜祖先,是日本人的一种风俗;但是另一方面,单从“靖国”这个名称及其被赋予的象征意义就可以看出,它是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的。日本的政界想试图通过参拜靖国神社这一行为推动日本外交实现战后的自主化,在涉及历史的问题上坚持自己的立场。
德国之声: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只有中国和韩国的抗议最激烈,而在其他同样受过日本侵略的东南亚国家,我们却听不到什么声音,您认为这是为什么?
酒枝龙马:这是一个很重要、但也很难回答的问题。当然有些西方国家认为东南亚一些国家对日本侵略历史的认知和其他国家不同,是因为它们70年代以来和日本经济上的密切联系。但是我觉得也不能说东南亚国家对此就是完全沉默或赞许。比如就慰安妇的问题,菲律宾政府就提出过异议,从台湾也能听到抗议的声音;印尼也曾经提出日本应该承担战争的责任。当然朝鲜、韩国和中国是通过明确的抗议来表示不满,但是就它们之间也存在区别。比如说最近的慰安妇问题,与2005年历史教科书事件和在反对日本入常问题引起的强烈抗议相比,中国政府这次的反应还是比朝鲜和韩国政府更加谨慎一些。
德国之声:您多次提到慰安妇问题,为什么对于日本政府来说承认这一事实这么难呢?
酒枝龙马:现在日本政府需要强有力地推动日本政治的正常化,一些在二战后成立的特殊机构要更名改制,一些业已形成的认识要加以改变,这也是为了日本在外交上能树立一个充满自信的形象。而对侵略罪行的承认,有悖于日本政治正常化的愿望和在国际上的自信正面形象。
而在慰安妇问题上,日本政府不断地把事情相对化,比如讨论当时慰安妇是被迫卖淫还是自愿的,日本作为一个民族、一个集体要不要承认战争罪行,这在我看来都是回避阴影、维护形象的做法。
德国之声:但是如果日本承认了慰安妇这个事实,不是可以更好地改善它的国际形象吗?
酒枝龙马:当然我们要具体看是在哪些国家心中的印象了。比如美国国会上周通过了一份要求日本政府就“慰安妇”问题进行正式道歉的决议。还有许多欧洲国家,比如德国,时常强调它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和日本不同。当然还有中国、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对日本的印象。我觉得这里还涉及到民族认同的问题。当前日本政界盛行一种观点,日本应该走自信、自主、正常化的外交路线,应该强调自己的国家特性和民族性。
德国之声:类似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在德国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在日本就发生了呢?
酒枝龙马: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对过去的认识在二战后的几十年被人们抛在了脑后,日本社会中也没有形成足够的力量来促成以自我批评的角度来撰写历史,六十年代以来也出现过一些日本历史学家反对文部省的教科书,八十年代初,中国、韩国政府开始对这一问题提出批评和抗议。在这方面,日本政府在例如参拜靖国神社和慰安妇问题上更多的是采取一种捍卫民族认同,为自己的国家辩护的态度,而没有进行必要的自我反省。
德国之声:您认为尽管现在中日之间有这么多矛盾,两国关系还是有改善的可能吗?
酒枝龙马:我觉得自从安倍晋三政府上台以来已经有了改善。他上任之后在访问美国之前就先访问了中国和韩国,尽管这只是作出一种象征性的姿态。当然温家宝总理访日也非常重要。多年以来,中日关系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中:一方面两国在经济贸易上联系密切,相互依存;另一方面在政治和外交层面上两国关系又常常因为历史问题降到冰点。
当然,为了改善两国关系,我个人觉得从日本角度来说应该认真讨论和试图解决历史问题,而中国方面也应该做出努力。比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尝试组织中日历史学家会面,将来可能双方共同撰写历史教科书,当然现在还只是小心翼翼地走了几步,但是也不排除未来两国会在政治外交层面上也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不是仅限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