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国际咨询机构和投资者看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保健品行业正在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之一。但与一些国际保健品巨头全力进军中国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国内保健品企业还陷于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信息滞后、标准不清的“泥潭”中。国人对生命健康日益高涨的追求,呼唤保健品行业“凤凰涅槃”。
保健品行业:几多风雨几度沉浮
20世纪80年代-1995年初,是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在这一阶段,受保健品高额利润吸引,加之政策环境不完善,技术标准相对宽松,国内涌现出了大大小小3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产品品种多达2.8万种,年产值达300多亿元人民币。由于鱼龙混杂、良莠不清,消费者对保健品的不信任感日益严重,导致保健品市场初尝繁荣即大幅滑坡。
1995-1998年,保健品行业进入低谷期,企业数量锐减至1000家左右,年销售额降至100多亿元。
1998-2000年底,保健品行业逐渐走出低谷,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2000年,生产厂家恢复到3000多家,年产值超过500亿元,企业数量和年产值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2001-2002年,保健品市场又出现反复,2001年的市场销售额只有2000年的一半,2002年更是降至200亿元左右。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成了保健品行业“转机之年”,保健品市场异常红火,一些相关产品销售甚至出现了奇迹般增长。
据相关机构保守预计,到2010年,中国保健品人均年消费有望接近100元,保健品市场年销售额将突破1000亿元。
四大障碍:制约保健品行业“快步走”
一是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据统计,在目前保健品行业3万家企业中,投资总额在一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总数的百分之一点四五,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占了41.39%。
二是过分依赖广告促销,产品开发力量薄弱。一些企业的广告费高达销售额的三成,企业从创立伊始就陷入低研发投入、高广告投入的怪圈。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保健品,九成以上属于初级产品,较少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
三是难以面对国外行业巨头的竞争。目前,已有20多家国际知名保健品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兼并、租赁等形式,在中国设立了分厂并开展大规模市场销售攻势。
四是产业法规不完善。目前保健品产业还没有统一的行政归口管理部门,卫生、医药、工商、质检等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制定出台一个操作性强的行业标准以及规范统一的检测手段、审查程序和管理办法。
很多保健品企业反映,标准缺失已成行业之痛。迄今为止,什么是保健品?什么算功能食品?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因此,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对保健品行业抓住机遇“快步走”已显得尤为紧迫。除此之外,政府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保健品行业的监督、整顿力度,让真正拥有科技实力、法制意识的企业以及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在一个规范、健康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促进和带动全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