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没有沿着2004年下滑的趋势一落到底,相反,却以去年年底的形势为底线稳步上升,最终在今年年底传出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的利好消息,就在这下滑与上升的过程中,中国汽车市场“平稳”度过2005年。
1变:销量从下滑变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今年1到11月,国产轿车的总销售增长幅度为22.52%,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的增长幅度(16.3%),而去年比前年同期的增长幅度下降了将近50个百分点。
今年市场的增长应该归功于厂家的觉醒。去年市场的下滑如同“兜头凉水”,让厂家从扩大产量的盲目中清醒过来,使他们把目光从盯着生产线转向盯着消费者。从来没有哪一年的汽车市场,有如此多的汽车厂家实行订单式生产;也没有哪一年,有如此多的汽车品牌需要消费者先预订。
2变:汽车交易市场风光难再
根据本报所做的调查发现,从2003年到2005年,消费者买车的场所已经从原来的汽车交易市场转移到了汽车专卖店。同时,国家政策也倾向于生产企业,今年出台的《汽车贸易政策》、《汽车品牌管理办法》、《二手产业流通管理办法》等,都是有利企业实行专卖制度。交易市场已经从原来新车集散地变为信息集散地,消费者从这里获得买车信息,到专卖店去买车。
从交易市场自身生存方式看,缺少可信赖的服务是它致命的弱点。现在汽车交易市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建立专卖店集中的交易市场。市场与专卖店的关系是地产开发商与业主的关系。双方都面临投资大,成本回收周期长的问题,造成矛盾重重,在这种环境里,专卖店的服务经常会被干扰。另一种是建立商铺云集的交易市场。市场与商户是地主与租户的关系。这个彼此关系简单,但面临的问题却复杂。在消费者日益关注售后服务的今天,租户们缺少提供可信赖的售后服务的能力,交易市场能替他们承担这个责任吗?
3变:厂家降价变少了
降价是汽车市场最敏感的词汇。一旦有降价出现,必然像骨牌一样引起连锁反应。而今年这个“骨牌”没倒几次。根据统计,去年到11月底前,国内共有61个汽车品牌由20多个厂家宣布降价,而今年,只有7家企业宣布降价。显示出企业对价格的求稳心态。少了降价的“忽悠”,市场波动幅度减弱。去年,市场大幅下滑,降价促销从5月一直持续到年底。今年,厂家理智发货,商家的压力主要来自完成全年任务,因而大幅降价促销的行为出现在10月以后,比去年延迟了5个月,且很快“收兵”,其中很多是在企业的干预下回升的。这说明,企业已经不把降价当作市场销售的“高招儿”。
4变:二手车成了“香饽饽”
今年是二手车明显变化的一年。10月实施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开放了二手车市场的管理,让市场“活”了。二手车的交易量突飞猛进,北京地区二手车的交易量正在接近新车的销售量,二手车成为汽车市场新车销售之后的又一个利润增长点。汽车厂家对这个新“蛋糕”虎视眈眈。今年由厂家支持的二手车业务陆续展开,上海通用的诚信二手车、一汽奥迪二手车业务,相信到明年,加入二手车行业的汽车厂家将会更多。(王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