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线”中国营官兵正在处理未爆弹。向辉摄
本报记者陶克姜兴华李东航特约记者秦光龙
本文导读
“蓝线”以北、利塔尼河以南近千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南部地区,驻扎着来自31个国家的联黎部队的维和分队。可以说,联黎维和任务区虽小,却是一个大舞台。不同国家的军人相逢“蓝线”,观念在这里碰撞,经验在这里交流。中国营官兵天天与维和友军打交道,既展现了我军的风采,也看到了外军的优长;既感到我军的传统千万不能丢,也体会到我们的管理工作还得细之又细。治军从严,严抓细节,一切从实战要求出发,目的只有一个——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资料图:中国维和部队扫雷犬“畅通”(前)和“无阻”(后)在训犬员杨应辉、冯海超带领下准备演习。(向辉 摄)
安全带引出新话题
在黎巴嫩维和部队采访中,一个“安全带救了我一命”的故事,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的主人公刘稣是联黎司令部宪兵主管。一天晚上执行路线巡查任务归来时,他驾驶的指挥车侧翻了180度,车顶都变形了。因为系了安全带,他和另外3名外军宪兵虽然倒悬在车里,人却毫发无损。刘稣说起这件事时,庆幸自己当时按联黎规定系了安全带,要是照自己在国内的习惯不系安全带,早从车上倒栽葱摔出来了,不死也得重伤。
刘稣自打翻车以后,整夜忐忑不安,心想这下完了,给国家丢人啦,联黎司令部肯定会给自己处分,甚至遣返回国。没想到,上级主管问他的第一句话是“你受伤没有”,尽管刘稣说自己没啥事,主管还是坚持让他到医院去全面检查一下。第二天一上班,事故责任报告已经放在了刘稣的办公桌上,其结果是:因为当地施工人员临时修路将路挖断了一半,又未做任何标识,导致夜间行车时翻车。刘稣作为驾驶员未按规定时速行驶,车速快了5公里,应注意吸取教训,事故的主要责任应由当地施工方承担。刘稣绷紧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
他最初的担心,也是因为头脑中“事故定乾坤”的观念所致。此事如果照我们的一些习惯处理,恐怕不仅是刘稣要受处分,他的上级领导也会受到影响,其他单位的官兵也得跟着“一人生病,大家吃药”。这样一来,各级的安全观念就会发生畸变,助长消极保安全行为,使得该打的枪不打,该投的弹不投,演习变成了演戏,提高实战能力成了一句空话。如果对事故的处理能做到明确区分责任,板子真正打在具体责任人的屁股上,对抓安全防事故一定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车辆事故责任认定快捷准确,得益于联黎部队驾驶证的科技含量。这个证上有一个磁条,里面除存储有持卡人的姓名、单位、军衔、血型和ID号等信息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那就是你必须先刷卡,车辆才能启动,在行车过程中又能准确记录行驶的车速、路线和操作状况,几点几分车速如何,位置在哪里,都一清二楚,就像是飞机上的黑匣子一样。刘稣说,去领这个驾驶证时,发证的人千叮咛万嘱咐不要遗失此证或借给别人;他一开始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出了事故后才发现这个驾驶证的确很有用。
一条安全带,一个磁卡,救了刘稣,也正确判定了刘稣的责任。这件事对中国营官兵启发很大。随着我军高新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安全防事故工作更重要、更复杂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保安全就是要依照条例规定一个个细节抓,一个个动作抓,并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监控与保障。
士兵“检查官”权从何来
联黎司令部检查中国营的环境卫生,只来了一个士官,这是我们在采访中遇到的最出乎意料的事情。这名士官来了之后,在一名值班干部的陪同下,从营区的草坪、卫生间到垃圾处理站,检查了40多分钟后就回司令部了。一天后,一份十多页的通报送到了中国营。
整个过程让我们感到意外,是因为国内类似的检查,一般都是提前好几天通知,由相当级别的干部带队,前呼后拥,还要听汇报,看演示。而为了迎接检查,部队往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有些时候还得占用正课时间。参谋长李昌政说,要来检查的电子邮件通知是1个小时之前收到的,中国营根本没有时间来准备。这是联黎司令部的规定,类似的检查都是通知不久人就到。起初大家也觉得不适应,后来发现这是一种高效率的做法,每次检查都没有影响过正常的工作。也正是这种临时性的突击检查,逼着你平时就得坚持按规定办事,没有“临时抱佛脚”应付的可能。
从人之常情来看,一个士官单独去检查,又有中国营军官陪同,他很可能会草草看看就收场。没想到,这名士官还丁是丁、卯是卯,检查内容逐一按联黎司令部的有关规定进行量化打分。草坪里有一小片草超出了规定的高度,他严肃地指出,草长得高了容易藏匿蛇虫,威胁官兵的生命安全。直到营里派人把草剪短,他才罢休。卫生间里有一卷卫生纸用完了没有及时补充,也被他“揪”住了。检查消防设施时,每一个灭火器他都要拎起来掂掂分量,仔细查看摆放位置。有一个灭火器因营区维护没有及时挪回规定的位置,他也要求立即复位。
其实,检查人员的权力不是来自职务,而是法定的检查标准。采访中我们常听官兵们提到“SOP”这个英文缩写。原来,联黎部队作为联合国维和任务区的模范,作战、情报、管理、运输、通信等各业务部门都有非常详细的《标准作业程序》,这就叫SOP。干什么工作都有SOP,对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细化的标准,构成了联黎部队系统的纪律和规章制度。上上下下都是对事不对人,工作检查标准化、程序化,就能克服主观随意性。一把尺子量长短,不以人的主观臆断作为评判的尺码,也有利于避免基层的忙乱。由此看来,领导机关转变作风,就应该增强服务保障意识,真正依据制度按照条规指导基层,确保基层部队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搞建设、求发展、谋打赢。这样,领导机关的权威自然就会得到基层的认可、服从。
军人应时刻想着打仗
这里讲两个故事。
一个是假戏真做——中国营初到黎巴嫩,就接到联黎司令部命令参加“陆路雷场救援演习”。排雷连战士李虎带着中国第一只扫雷犬——“畅通”进入演习地域,搜索到距标识的雷场还有5米左右的地方时,“畅通”突然停止前进,抬头看着李虎。李虎以为它累了想歇会儿,不假思索地下口令:“‘畅通’,搜嗅!”它又低下头在那里重新搜嗅起来,然后又抬起头看着李虎。李虎看它还不前进,一下子气不打一处来——这样工作不是丢中国扫雷兵的脸吗?!他又用非常严厉的口气下令:“‘畅通’,搜——嗅!”“畅通”又在刚才搜索过的地方嗅了几下,缓慢地卧倒在原地。李虎一下子醒悟过来,“畅通”发现了爆炸物!可这是演习啊,外国人会在演习场上埋真的地雷?如果真埋,怎么会不事先告知呢?李虎带着“畅通”迅速排查了整个演习地域,将外军在演习前设置的两个爆炸装置全部找到。
另一件则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一天傍晚,记者乘营部司机张士成驾驶的指挥车从扫雷作业现场采访回来,半个多小时后又乘他的车到5公里外的一个村子了解中国营人道主义救援情况。上车时,记者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油表,发现车子已经加满了油。白天出去采访,大概跑了百余公里,满满一箱油还剩大半,怎么又加油了呢?张士成说:“我们营里无论是谁出车回来,都要马上把油加满,把车辆保养好,保证可以随时出发。而且,车一离开营区,都得按照打仗的要求携带有关物品。”说着,他把防弹背心和头盔递给记者穿上,并指着后备箱里联黎司令部供应的几瓶3升装的矿泉水和战备干粮说:“出去如果遇到情况回不来,三两天保险有吃有喝。”听他这么一说,记者留心观察了一下,停车场里,各种机械车辆头都朝外,开动任何一辆都不需要调整其他车辆的位置。就连炊事班门口,行军锅都绑在背架上,旁边还放着两捆柴火。
没有“和平时期”、“战争时期”之分,军队应时刻想着打仗。许多友军部队是这个观念,联黎司令部也在灌输这个观念。去法国营一个哨所采访时,进了大门正听哨所指挥官介绍情况,身后一辆法军装甲车的驾驶员示意记者让开,他好按照战备规定将装甲车开到哨所门口,保持临战状态。其他国家的维和部队也多数是这样做的,东区司令部门前有很长一段道路布设了水泥隔离墩,车辆进出都得蛇形行进。
中国营身处战乱之地,同样也很重视自身的防卫。他们除了平时加强对官兵进行形势战备教育外,还针对专业技术分队缺乏应急防卫、野战生存能力不强的薄弱环节,把官兵拉到野外进行适应性训练。有两件事给记者留下很深的印象。每次外出采访回来,所有车辆在进入营门时都要接受爆炸物探查,确信车底没有被人安放炸弹才予以放行。还有就是营区围墙上照明设施的改进。原先营区围墙上只有一排灯,给营区内提供照明。但是,夜间上岗时,哨兵在灯光下被人看得一清二楚,营区围墙外却一团漆黑,视线很差。营里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在围墙上加装了一排向外照射的灯光,提高了哨兵观察警戒的安全系数。
军人生来为战胜。而要打胜仗,一得有战备意识,二得有打赢底气。战备意识来源于平时细致入微的教育引导,打赢底气则来源于平时扎实严谨的训练准备。我军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中,个别官兵产生了“当和平兵,过太平日子”的消极思想。俗话说,平时不想打,不准备打,战时就肯定打不赢。作为军人,任何时刻都不能缺少忧患意识,任何时候都不应将“平时”和“战时”区分得过于清楚。只有把平时当战时,按实战的要求、实战的标准抓训练搞战备,才能做到一声令下就能随时出动,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