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不理想是否该选择留学,填报志愿失误与名牌大学失之交臂是否要出国,规避高考风险留学是否是最佳方案,改变命运和为以后找工作方便是否也应靠搭上留学的班车……”高考大幕落下,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出国留学的大门却渐渐开启。而面对陌生的异国他乡、浩如烟海的海外大学、纷杂的申请手续以及眼花缭乱的中介广告,由此引发的如何选择留学之路,就成为了太多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
●一时失误和冲动选择都是留学动机的误区
随着每年的高考结束,会有很多考生迅速变成留学的潜在对象。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就会想到选择留学,有的学生志愿填报有失误与理想院校和专业失之交臂,也会马上把留学提上日程。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列举了时下选择留学者的种种真实的心态,有一些人把留学当成改变命运的唯一契机、把留学作为未来求职的增值筹码、把留学当作躲避高考的捷径、还有把留学当作海外移民和申请绿卡的跳板等等。这些典型的心态反映出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而更深层次则体现出潜在留学群体中的一些人没有理性思考的留学动机。从已在国外的留学群体分析,的确是有不少学生仅仅因为一时失误,而未经理性地思考就匆匆要踏上留学之路了。其实这些学生很难简单地说,他们是否适合出国留学,那么到底该怎样明确留学动机呢?
●了解和认识中外差异是走好留学之路的起点
“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不会和人交往、心情抑郁、局限于华人的小圈子、热衷泡网吧,我们一些学生出国以后,无法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还有的学生完全被同化,成为了‘小洋人’,但是学成回国后,却又不适应国内的生活环境。”邵巍通过留学现状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指出留学生走好留学之路的起点所在是了解和认识中外差异。上述两类情况,都反映了目前留学生对留学的错误认识,一方面根本无法认清这种差异,难以在国外生存,学习更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仅仅一味地接受差异,而没有自己的判别和选择,也同样不可能成才。学生和家长应该明确,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成才”,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这种人才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对中西文明的融会贯通和兼收并蓄,由此出国留学的出发点也就在于对中外差异的明确理解和清楚的认识。
●多做差异比较留学自我评估更重要
开学伊始,国外大学给新生发放讲义,时常会引起不少中国留学生的不解,甚至有的学生觉得所谓教材只有这些简单的讲义,认为这是学校教学敷衍了事,从而怀疑起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能力。这实际上是中西教育方法上的差异,邵巍认为,中国的教育方式更多地以教材和教师的灌输为主,而西方学校普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国学生只有认识和理解了这种差异,才能有效地融入国外学校的学习环境中去,才有可能真正学习到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仅仅是学习方式上的差异理解,在其他方面,诸如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认识等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出国前,把这些差异多做比较,认识和理解之后,与自身的条件和适应程度做出评估,通过这种综合的留学评估方式,再得出是否留学的决定、选择留学国家、院校、专业的决定。
●数据导向解决留学扎堆难题
目前国家急需的紧缺人才是创新型人才,因此国家连续五年,每年选派5000名研究生出国留学,由此可见高端人才的培养成为国家公派留学的重要方面。从自费留学的学习层次选择来看,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近两年在中心办理留学相关手续的3937名大学应届毕业生中,申请读硕士学位的占59.3%,申请读博士学位的为40.7%,从已完成的回国人员的71688份认证中,70.59%为硕士学位。这些数据明确表明了,自费留学的学历层次的选择与国家公派留学的导向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