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三年留学生活一转眼就结束了。在即将回国的时候,我突然问自己:留学给我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一个答案马上浮现在脑海:“感觉世界就在自己脚下。”
三年之前的今天,自己还在中关村的一间房子里,为是否应该出国而痛苦挣扎。那时感觉北京是如此之大,自己从进入的那一天就被淹没了。而现在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结束法国学校课程的同时,自己会在北京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为着新的理想从头开始努力,而那时自己再也不会被淹没,因为蜕变后看到的新的世界再也不是那么陌生了。
谈到留学,就不能不说起徐小平老师,就在我2002年底准备到法国的时候,我看到了徐老师的《图穷对话录》,这本书在当时几乎改变了我的命运。徐老师推崇的留学模式,大致上可以总结为:大学毕业(本科/硕士)——3到5年的工作经验——国外名校MBA——成为某个行业的专业加管理双料人才——然后选择国外或者回国发展。
但时过3年,能去世界名校留学的中国人,在自费留学潮开始后,已经在中国留学生中占的比例越来越低,新的留学群体需要新的信息。所以其书中的内容对中学毕业和一般大专院校毕业的出国主力军失去了现实意义。于是,我萌生了写作《留学:孤独左转坚强右行》一书激情,我希望未来去留学的人们能够从中有所收益。
在这本书中。讲述了22位留学生的故事,年龄从17岁到38岁,涉及到亚非拉美欧18个留学目的国。是至今为止描述留学生活最全面、最细微、最真实的读物。
他们的留学动机——从逃避感情的劫难,到逃避生活的平庸;从对现实教育体制的不满,到对个人生存现状的否定;从追求个人的综合价值,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他们出走的途径——申请语言学校或报考本科、研究生;获得高额奖学金或把家里的钱花得山穷水尽;靠自己的个人积累或出国后辛苦打工。
他们获得的结果——有的载誉归来前程似锦,有的异乡发展平稳安定;有的在求学的路上踌躇满志,有的在生存中搁浅漂泊不定;有的获得了婚姻的幸福,有的在感情中沉沦。
中国学生前程路上的困惑太多了!受成功愿望的烤炙而燃烧的年轻灵魂,太需要有源头活水的奋斗精神、思想、价值与方法的滋润与浇灌了!当青春遭遇急剧发展的中国社会,当欲望点燃纷至沓来的中国机会,当中国学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他们仅仅由于思想与观念来不及更新,只是因为手段与方法跟不上升级,居然会感受或真的身受那么多失败与绝望!
通过这二十多个留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对每个案例的总结与评价,我希望能够带给读者以下的信息:了解书中所涉及到的十几个国家留学环境;留学生活中的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处理思路。
创作的过程,也是对我自己三年来的思考做一个总结。其中,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才是留学生追求的最大利益?如何能让每个留学生都使自己的留学经历价值最大化?如果每个准备留学的学子,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回答这两个问题,就能使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有的是出来学习,追求个人综合价值的提升;有的是到国外打工赚钱,实现金钱梦想;也有不少人想通过结婚或者长期滞留等种种手段,达到留在国外享受生活的目的。
不过这个初衷不一定会带来期待的结果,所以因势利导的能力和对下一个目标的判断能力,对目标的实现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而归根结底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决定你的走向都起决定性作用。这本书的所能给读者带来的是对国外多元化生活的一种了解,当自己的心灵与其中某个案例产生火花,发生撞击的时候,也许就是走向另一个目标的时候。本书中的很多主人公的经历,就可以为对读者现在或者将来生活起到参照作用,从而实现审视自我和人生再规划的作用。我们希望我书中的这些观点,可以使留学生及其家长对留学的目的与计划进行反思,从而实现“留学利益最大化”。
国外生活常常被等同于自由。但是殊不知自由给很多人带来的是更加深刻的痛苦和绝望。在国外生活中遇到困惑和挫折时,及时调整到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有朋友(尤其是新到国外的)经常抱怨在国外的中国人之间关系太复杂,周围的朋友经常不如国内的好,其实这是个很容易解释的现象。试想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路走下来,与几百个人相处过,在身边的好朋友不过几个甚至十几个。而在国外,中国人本来就少,刚刚接触的人几乎是不可以选择的,能否找到像国内时像兄弟姐妹那样的朋友只能看运气了。
我想在此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父母应该在孩子留学中扮演什么角色?
西方教育专家鲍博睿博士,在其《超越校园》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决定孩子成功的因素更多来自于家庭。”“父母的职责是为孩子制定一个学习战略,直到孩子能够独立承担责任。”
我想父母在孩子的出国之路上除了经济上的支持(很多家长是这样)外,更应该和孩子一起了解留学目的国的信息,设计留学的路线。也许这需要花几个月时间,但比起对孩子从小到大的培养和一笔不菲的留学投资来说,这算是最基本的准备了。
这里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家长帮助孩子获取正确信息的重要性。
刚到法国,遇到很多对于法国学制一点都不了解的留学生,他们只是从国内的留学中介那里,简单地了解到法国公立大学有免费入学的信息。其实这是很局限、甚至很失败的。
事实上,法国有公立大学和精英学校之分。精英学校中分工程师学院和商学院两个分支。其精英商学院模式是非常值得国内商学院和民办大学思考和学习的,现在国内某些著名的商学院已经开始了这个改革的进程。这个系统的基本理念是:学校首先对学生进行选拔,然后教授最新的理论知识。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单位,学校有专门的企业关系和就业指导部门。这个部门不但雇佣心理学专业硕士或博士毕业的专业人员指导所有需要的学生如何制作简历和求职信,而且每年在学校内部的网站上提供大约2000条的企业实习信息,并在校园内举办至少两次企业实习和招聘会,每周邀请著名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到学校进行对本企业和用人原则方面的简介。而同龄的绝大多数公立大学毕业生,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或许不会相差很多,但没有给人感觉经过层层选拔,而且缺少工作经验,自然就缺乏竞争力。
法国的“工程师学院”也是我与很多其他国家朋友交流之后了解到,它是最实际的技术类的学院,学生在经过5年培训之后,确确实实可以成为该专业方面的专家。我在出国留学之前由于父母的帮助,就对这条求学路线做了很好的了解和必要的准备,而我后来认识的很多来读商科的留学生,甚至到了法国两年了都对此一无所知。类似这样的信息,在孩子不能深刻理解的时候,或者说孩子难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的时候,父母的设计和指导尤其重要。同时父母还应该协助孩子去思考,留学前和留学后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当然,这里更多的是强调精神和知识方面的。
我希望,《留学:孤独左转坚强右行》,能够举起《图穷对话录》接力棒——从技术和方法的角度,进一步帮助当代青年,解决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奋斗问题。帮助他们,走出人心灵的困境、走出情感的绝望、走向奋斗的理性、走向人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