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至六月上半年经济数据,这数据喜忧参半。
先说喜:由于中国今年上半年经济仍以11.1%左右增长率飞速发展,这很可能使中国在今年年底前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就好像走在大暑的街上迎面扑来的滚滚热浪。太热了。
再说忧:
7月10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对外贸易顺差数据,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中国经济过热的担忧。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扩大至1125.3亿美元,6月对外贸易更是超乎寻常飞速增长,进出口值为1796.3亿美元,增长21.3%。尽管中国政府频频出台政策调控,但对外贸易顺差依然居高不下。这也是中国经济过热、增速过快的集中体现。
与目前对外贸易顺差居高不下紧密相关的,一是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二是增加了经济的不平衡,即对外经济的不平衡、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和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三是加大了人民币流动性过剩控制的难度。
尽管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新高已第49次被改写,然而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增无减,美国政商界部分人仍在以人民币升值问题为由,在国会竭力发起对中国贸易制裁的议案。可以预计,中国今年过热的经济,创新高的外贸顺差和经济的不平衡,将再度引发更强更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引发更多的对外贸易摩擦,对中国实施更多的反倾销制裁。
经济过热,增速过快,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今年没有一个经济部门放慢了增速。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为近几年同期最高,一些地区超越现实条件搞投资、上项目的加速扩张冲动依然难以遏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更是增速发展。这表明不仅中国经济过热、过快形势严峻,而且能源高耗、环境污染形势也十分严峻,当然也表明中国防止经济过热和节能减排的任务也十分紧迫和严峻。
同时,中国在享受增长快感的同时,也为伴生的经济周期付出代价。
通胀是伴生增长的必然过程。无论稳态增长的时间有多久,几年抑或几十年,末端都会出现通胀、停滞,进入萧条并结束一轮周期。没有任何一个市场国家能够摆脱这一宿命。本轮通胀始于基础商品价格上涨,先是国际市场能源、贵金属和基本金属原材料等产品价格反复上扬,最终扩散到玉米等农产品。在2006年中后期开始,中国国内消费者已经开始体会到物价上涨压力。
政策应对失当可能导致刚成长起来的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独自承担物价上涨后果,这不利于社会阶层的利益在长期内持续地合理分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