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徐州古战场,热浪滚滚。南京军区某装甲师一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实兵演练在这里拉开战幕。“战斗”进入僵持阶段,野战指挥所指示:迅速组织协调弹药补充。只见装备部领导点击鼠标,计算机立即生成弹药供应补充具体数量,并通过野战网络传到指控中心。不到5分钟,保障分队将弹药送到炮阵地。
“精确化保障不仅节省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节约时间,保障效率高。”在演练现场,师领导告诉笔者,传统的保障方式适应不了信息化战场需要,精确化保障方式使保障效率提高了好几倍。笔者看到,在数十辆坦克、自行火炮和装甲车旁,只有几台弹药输送车。
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部队一路快速机动,演练课题不断。由于保障精确到位,一次次战备等级转换,一次次快速奔袭,部队展开、撤收自如,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机动能力。
“战斗”进行到白热化时,“红军”的几辆坦克突然“趴窝”。师评估小组立即启动战时装备抢修系统进行“诊治”,修理分队迅速靠前修理。半个小时后,坦克车轰鸣着驶上“战场”。
在某炮阵地,师装备部一位领导指着一辆集装箱式装备车辆告诉笔者:根据战时需要,所有战备物资“化整为零”,军械、油料、卫勤等各保障“模块”可临机组合,携行时所有战备物资按类“各自归建”,装备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解放军报南京7月24日电/周林 黄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