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现约两公里冰川谷 形成于250万年前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8-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我国北方首次发现

冰川擦痕遗迹。

笑溪摄

日前地质专家证实,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斜河涧村白龙沟新发现的大量冰川遗迹,初步鉴定为第四纪冰川遗迹。

世界范围也属罕见

白龙沟为一条完整的冰川谷,大约两公里长。在这些冰川遗迹中,冰川刨面和冰川擦痕、冰蚀坎、羊背石、角峰、刃脊等冰川移动过程中留下的各种地质遗迹随处可见。各种巨大的石头堆积在谷内,许多石头的一面如刀削般整齐。

据发现者――水文地质工程院地质队高级工程师王洪杰介绍,门头沟白龙沟的大规模冰川谷是在我国北方第一次发现。而这些遗迹中,冰川擦痕清晰,集中而成大片,保存较好,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比较罕见。可以初步判定这些罕见的冰川遗址形成于250万年前,为第四纪冰川。

这些冰川遗迹将为确定北京西山古冰川分布范围、分布特点以及分布规律,研究北京地区古冰川形成、消融时代以及冰川的融化对北京地区古气候变化的影响,推演华北地区古气候特点及演化趋向提供重要依据;对研究北京地区的冰川演化、古人类生活状况和古人类进化意义重大。

遗迹将建顶棚保护

“第四纪冰川是距人类存在最近的冰川期,巨大的冰川在岩石上缓慢移动留下了类似‘钉头鼠尾’的擦痕,现在这些珍贵的擦痕遗迹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岩石的表面正在逐步碎裂、风化。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未来5到10年,这些擦痕遗迹就很可能彻底消失。”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馆长庞献辉说。

今年3月,经过长达6个月的讨论申报,陈列馆的改扩建方案,也就是遗迹的最新保护方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石景山区政府将投资1500万元实施这项方案。

目前仍处在露天状态、1000多平方米的遗迹区域,到明年初其整体将全部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建筑中,遗迹将有顶棚阻隔风雨,同时整体环境实现温度、湿度基本恒定。“这里将修建一条专门的栈道供人参观,大家将不再直接与擦痕遗迹相接触,也避免了游人的踩踏。”

“南极冰虫”即将落户

除了擦痕本身,这座目前全世界唯一的以第四纪冰川实物为基础的博物馆,在扩建之后还将给世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新玩意。

“简单说,将来大家看到的可能是再现的一个冰川时代。”庞献辉介绍说,预计明年7月前重新对外开放的陈列馆将是国内最先进的观众交互式冰川博物馆。

第四纪冰川对人类产生、繁衍的影响巨大。来参观的市民除了看到冰川擦痕,还可以真实地体验到第四纪冰川时代的地貌、植被、生物环境以及人类进化的过程。“我们计划制作一组温室效应环境模拟室,参观者进入不同的舱室就会体验到不同的地球环境,亲身体验200多万年前的温度、环境与未来可能的环境状况会让人们对温室效应印象深刻。”

庞献辉透露,陈列馆将引进模拟一种活生生的南极冰虫,放置在人造透明的冰隧道中。“冰虫是南极科考的最新发现,就生活在冰块中。建成的冰隧道中除了冰冻着各种不同的远古生物外,会动的冰虫或许会让孩子们大吃一惊。”

(据《北京晨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