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自然村,是距今5300年至5500年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晚期的聚落遗址,总面积160万平方米,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保单位。自1987年以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在此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玉器和石器。第五次发掘从今年5月开始,目前发掘工作已经结束。
在第五次发掘中,在祭坛的近顶部发现了1件用玉石雕刻的猪形器。全长72厘米,重达88公斤,猪的嘴、鼻孔、眼、耳俱全,并有一对獠牙,形态十分逼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杨立新此前说,这是目前中国新石器时代发现个头最大、重量最重、年代最早的“玉猪”,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重大发现,堪称“中国第一玉猪”。
专家们研究发现,这只“中华第一猪”是一只“野猪”。“獠牙是区别家猪和野猪的关键,这只“玉猪”虽然采用粗犷的写意手法用整块原石雕琢而成,吻部一对獠牙却清晰可见,因此判断它是野猪。”张敬国教授说。“此外,雕琢‘玉猪’的原料也并非本地出产,我们判断可能是来自巢湖周围。”
据张敬国教授介绍,雕刻这只“玉猪”的原石属于河磨料,像个比较大的鹅卵石,一般需要经流水冲刷长达几万年之后才能形成。“在凌家滩附近区域并没有形成这种河磨料的条件,因此,我们判断,当时的凌家滩人是远赴巢湖,经过精心挑选,然后运回玉石。在当时的条件下,到外地挑选、运回一件上百斤重的巨石,一两个人显然是无法做到的,必定是有一个严密的组织来运作,有一个集中权力阶层的统一指挥,可以调度剩余劳动力。同时,当时的社会物质条件必定也是丰富和有剩余的,可以养活这些专门的劳动力。这些都表明,5000多年前的凌家滩社会结构已经出现分化,已经进入了文明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