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8月2日电(记者 魏运亨)中国学者最近在全球首次观察到凝固于古植物细胞化石中的植物生理活动――膜融合过程的瞬间。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分子膜生物学》(Molecular Membrane Biology)上。学者们认为,这条值得重视的线索发出一个信号:古生物学的研究领域正在从生物静态结构逐渐扩展到生理动态过程。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日前在与辽宁省朝阳市一位化石研究人员交流时透露,2005年他在美国艾达荷州参加一次野外考察,采集到一块1500万年至2000万年前松柏类的雌性幼年果球化石。无心插柳柳成荫。王鑫与西北大学刘文哲、中科院植物所崔金钟、南京师范大学杜开和等人共同研究,最终发现了凝固于千万年前的植物细胞化石中的植物生理活动――膜融合过程的瞬间。
王鑫说,在有核生物的细胞中,很多物质的运输是靠由膜包裹的小泡来完成的。小泡通过与细胞膜的融合,形成融合孔最终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这一过程由于和细胞的物质交换、神经信号传导、生物的生殖及器官的生长等基本生命现象有关,因而在过去几十年中成为现代生物学家的研究热点。通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已渐渐弄清楚了这个过程,并提出了与之有关的膜融合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小泡膜和细胞膜的融合过程极快,一般在0.1 秒左右完成,即使现代生物学家要捕捉到其融合的瞬间也绝非易事。
王鑫说,更令人兴奋的是,同一化石材料中不但有和现代生物学家提出的膜融合模式相吻合的现象,而且有现代生物学家尚未发现的新的膜融合模式――单位膜和半单位膜的融合。当然验证这个模式的存在与否会成为现代生物学家的一个新课题。化石证据不但提出了一个新的膜融合模式,而且暗示着化石中外被不同膜的小泡中所运载的物质也有所不同。这一发现为人们进一步研究古生物的生理活动开启了一扇窗户、对增进古生物学和现代生物学的融合将起到推进作用。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