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生產水龍頭的企業已達到1500余家,年銷售額在100億元左右,出口額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通過十余年的努力,國內五金龍頭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展,生產能力迅速提高。目前,市場上各類中低檔產品是琳瑯滿目,造型也豐富多彩。然而,我們卻無法自豪,雖然我們有4億多美元的出口額,但能貼上中國制造標簽卻寥寥無幾,進入國際市場基本上采取貼牌形式,而我國每年卻要花4億多美元進口國外優質的水龍頭產品。在中國水龍頭業中,能被列為獨特花朵的實在太少,大多數的中國制造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只能扮演著末端加工的角色。高檔五金龍頭還處在一個國內品牌空缺的時代,這是我國五金水龍頭業的尷尬。
在五金龍頭高端市場上,洋品牌仍獨占鰲頭,「高儀」、「科勒」等洋品牌幾乎成了高檔市場的首選,國內的一些知名品牌雖在中檔市場中有一定的影響,但在高檔市場中卻也難覓蹤影。
國產水龍頭與進口產品有差別
目前市面上新式水龍頭層出不窮,有的價格還很高。國產的水龍頭便宜的幾十元,貴一點的幾百元,而全進口產品的價位一般都在上千元甚至上萬元不等。即便如此,進口產品仍受到不少消費者的垂青,原因何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外觀。進口產品的外觀更光滑、平整、流暢,造型也更為現代時尚。
二是零配件裝配的精密度。進口產品多為青銅鑄造,國產的多用黃銅。消費者選購時關鍵要看手感,扳動開關要感覺輕柔、不費力,如手感發澀費力或過於輕飄,就說明裝配結構不好。
國產五金水龍頭品牌發展之道
據業內人士分析,面對外來品牌的擠壓,國內水龍頭企業需要面對如何保住國內市場份額和不斷拓展國際市場的雙重難題。在買方市場下,產品、技術、服務三者不可或缺,而其中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品牌。其實高檔不一定非得進口,中國制造未必低檔,很多國外企業找中國貼牌就是一個明證!但是中國制造的水龍頭產品應用在高檔場所確實是鳳毛麟角。當中國制造的品牌叫響了,再加上本土制造的價格優勢,相信中國制造的產品絕對有競爭力。中國的五金龍頭生產技術工藝並不落伍,最大的劣勢還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