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际金价的持续回暖和国内黄金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黄金投资亦随之日趋炙热。在个人业务为主的实物黄金领域,黄金投资理财产品不断涌现,金银币作为一种兼具货币属性与商品属性的特殊产品,更因其发行的权威性和相对广泛的市场认同度,不断进入了人们的投资视野。
金银币的功能定位
金银币指贵金属纪念币,俗称金银币,我国收藏投资市场现已初步形成规模的主要是本国发行的金银币,即中国贵金属纪念币。中国贵金属纪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题、限量发行的人民币,自1979年开始经国务院授权,限由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发行。
参与金银币市场首先应了解这一产品的属性。从政府发行目的的国际惯例与市场操作的可行性来看,金银币(收藏币)并非一种准金融投资产品,其保值、增值的投资功能是三大基本属性——货币属性、商品属性、纪念(收藏)属性的衍生。由此可见,金银币投资更趋同于收藏品投资,但由于发行的延续性、产品的多元化,市值与资金容纳量相对较大,金银币同时又具备了可进入大众投资理财领域的条件。
投资市场的十年沉浮
我国金银币投资市场的总体走势可概括为“三起两落”:1995-1997年、2000-2003年先后出现两次高潮,1998-2000年、2003-2005年为两次行情调整期,目前则处于2005年底以来的上升期。
金银币投资市场的十年沉浮既离不开宏观经济环境、政策面、国际金价走势等基本面的因素,也与市场的本身运作相关联。金银币的早期投资队伍主要来自邮市,这些投资者有的从邮市彻底转入,有的则两市皆兼,而市场的早期操作手法也基本从邮市照搬。由于当时国内新品份额、老品货源均相对较少,市值有限,投资者的手法尽管比较粗糙,却取得了良好的收益,获利丰厚。但随着发行品种的不断增加、市值的逐步扩大,这种操作模式也令广大中短线投资者为之付出了代价。2003年9月,“彩金龙事件”爆发,以市场人为炒作为主要途径的做庄模式遭遇了资金链与诚信危机,市场产生多米诺效应,一时间抛盘剧增、人气卒减,市值大幅缩水。
以“彩金龙事件”为标志的第二次调整一方面打击了市场人气,但同时也起到了大浪淘沙的功效,适时剔除了一批单纯依靠短期内转手获利的投机客。更重要的是,此次市场剧变引发了投资群体尤其市场信心坚定者的深层思考。市场对金银币的本质属性与市场前景展开了探讨,金银币的收藏品特征、金银币投资的扩散与沉淀规律进一步得到了重视。
2005年,中国金币总公司推出致力于终端市场开拓的“大直销体系”建设、“阳光工程”(公布经销商金银币鉴定证书号段,打击经销商窜货、恶性竞争等违规操作行为)等改革措施,取得初步成效,在国际金价连续走牛的推动下,金银币市场再次回暖。
空间与机遇
从参与群体数量来看,金银币社会认知度依然较低,国内大部分群众尚不知“中国贵金属纪念币”为何物,金银币的品牌、理财投资功能尚未深入民心,群体的拓展空间庞大;从投资队伍的构成成分来看,金银币投资群体投机客仍占到相当比例,具备长线运作能力的实力币商与机构有限,参与结构、市场运作模式的完善还有相当大空间;此外,金银币投资交易平台还比较狭窄、交割方式比较单一,投资环境的改进空间广阔。
200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连续三年发行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贵金属纪念币,这一项目的社会号召力大,届时我国金银币的社会认知度将藉此迅速扩散,金银币收藏与投资群体将大幅增长。此外,2006年也是中国金币总公司的改制年,我国金银币的发售机制将得到进一步完善,金银币行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儒商的舞台
金银币被称为“儒者之恋,智者之选”。作为收藏类投资品,金银币投资队伍亟缺有兴趣、有能力致力于行业的“儒商”介入。所谓儒商,要以诚信经营为本,注重挖掘金银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位,真正喜爱和融入这一行业,在金银币鉴赏乃至学术研究方面有所建树。自金银币投资出现以来,以长线运作、挖掘老品、力促收藏推广为主的币商几乎全部都获得了满意的收益,即使在近几年市场交易最为清淡的2004年,大规格品种、早年精品也并未随大势走低,而依然是节节攀升。新品的扩散与沉淀毕竟有一个自然消耗的过程,人为做庄操控固然能在短期内拉动价格虚高,但缺乏收藏沉淀为基础的运作只能是昙花一现。在收藏品投资者领域能成为大家者,既需独具慧眼,又要有耐心潜心挖掘,拾遗补缺,同时还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